轩辕姓氏文化--轩与轩辕为一姓考

    中华轩辕氏网 2010年12月20日 轩辕彦


                                        轩与轩辕为一姓考

                                                         轩辕彦

    流传的轩辕氏族谱,以最早居住在睢州(今河南睢县)长岗乡轩老家村的唐贞观年间人轩辕豹为第一世,豹之坟茔今仍在。所以,“轩老家”因轩辕氏祖上轩辕豹居于此得名,其名轩老家的“轩”正是“轩辕”的省称。族谱为明代轩輗重建。轩輗自言祖上葬于睢州长岗轩老家,可见轩輗本姓轩辕,也可叫轩辕輗。以此而论,轩辕豹后人有姓二字轩辕,也有姓一字轩的,“轩”与“轩辕”本是一姓。再,轩辕氏山东族人流传记诵的宗族故事俚歌,开头一句是:“我家先祖本讳斌,睢州境里有家门”,轩斌祖上也是轩老家。河北轩辕宗亲族语有“先祖讳輗字惟行,鹿邑城中有祖庭。”鹿邑是轩輗府上,县衙东面明代建有轩公祠,河北轩辕族人是轩輗后裔自然也是轩辕豹后裔。在轩輗等人看来“轩”与“轩辕”为一姓,理所当然。

    实际上,轩辕族人迁徙衍生的村庄多以单姓“轩”命名,如轩庄、轩集等,所以聚族而居的轩辕氏人也多以单字“轩”为姓了。

     明代学问家顾炎武《日知录》二十三卷:“自洪武元年,沼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如今有呼姓本呼延,乞姓本乞伏,皆明初改。而并中国所自有之复姓皆去其一字,氏族之紊莫甚于此。 且如孙氏有二:卫之良夫楚之叔敖,并见于《春秋》,而公孙、叔孙、长孙、士孙、上孙之类,今皆去而为“孙”,与二国之孙合而为一,而其本姓遂亡。公羊、公沙、公乘之类,则去而为“公”;毋丘:毋将之类则去而为“毋”,而其本姓遂亡。司徒、司空之类,则去而为“司”,司马氏则去而或为“司”,或为“马”,而司马之仅存于代者惟温公之后。所以然者,盖因儒臣无学,不能如魏孝文改代北之姓,一一为之条理,而听其人之所自为也,然胡姓之改不始于是时。”明初不仅胡姓改为单姓,中原地区复姓也都去掉一个字。清末民初的大学者章太炎先生在《訄书·序种姓下》中也说:“明太祖革虏姓,令就汉族,汉族文二者削其一。自是系谍凌杂,不可斠理。顾炎武尝愤痛之。”“文二者削其一”,也指姓两字的复姓去掉了一字。

     两段史料说明,明初汉族改复姓为一字曾大规模实行。而就轩辕氏族人对姓氏的珍视看,虽然省去一字为“轩”,但仍是“轩辕”复姓,所以轩姓者自恢复为“轩辕”也是理所当然。历史上,将“轩辕”姓氏用为一字“轩”早已存在,春秋郑国有轩虎,汉朝有谏议大夫轩和,宋朝登科的有轩彦绩,这些人轩辕氏也都视为的祖先。

     更深层次看,《五帝本纪》皇甫谧注云“黄帝生於寿丘,长於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生于姬水得姓,居轩辕丘得名与号,可知如同姬水早于黄帝得名,“轩辕”也早于黄帝出现。《山海经》“轩辕”一词有六处,连结的也是山、丘、台、国等地理名词。可知“轩辕”有固定意义,两字本不可分。“轩辕”究竟何义?有多种说法:郭沫若先生认为轩辕是“天鼋”,像大龟的动物的名称,它是黄帝氏族的图腾;还有说轩辕表示方向的,指示的是南方;也有以为轩、辕为车子的某部分,与车有关。传说中车是黄帝发明的,目前的考古发现也表明车子的出现晚于黄帝时期。因此,分轩辕为轩、辕二字出现较晚,轩辕与车有关的说法是后来造车与造字的需要。甲骨文未见“轩辕”二字,以《山海经》等较早典籍为据,可知前两种关于轩辕的说法较为可信,氏族部落时期已有族群称“轩辕”。流传黄帝二十四子得十四姓,其中未有“轩辕”,但无论黄帝因居轩辕丘得名或者图腾崇拜为轩辕,“轩辕”姓氏与黄帝都有密切关系。

轩辕彦:

教授、作家,近期著作《走进黄河文明》。
 


分享按钮>>睢县厚重历史与与轩辕姓氏文化现象
>>轩辕姓氏文化--轩輗廉洁行状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