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氏网新闻】【轩艳青】睢县轩辕氏族的家风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中华轩辕氏网 2023年8月18日 轩艳青


——以轩辕氏族谱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豫东睢县轩辕氏自唐初迁徙到睢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民家族,其家风具有朴素的忠君爱国、孝顺父母、和睦邻里、勤俭治家等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轩辕氏的世序排辈、族谱序言、楹联等方面。轩辕氏家风在忠于国家、友善他人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依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探究轩辕氏家风,不仅可以挖掘其族谱中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而且对现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轩辕氏;睢县;族谱;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1]它是家谱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它是“家庭成员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2]是无形的老师,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处事;它是一个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是一个家族传承的精神纽带。家谱是家风的文化载体,彰显着一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其族人自豪感和荣誉感的内在源泉。

 轩辕氏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同族人相遇,一提到是轩辕氏族人,那种强烈的亲切感和作为轩辕氏的归属感就油然而生。这得益于其家风的传承。本文以睢县轩辕氏现今保存下来的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两套族谱为主体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来解读其家风的文化价值,以及家风的培养对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一、轩辕氏世序排辈的文化考察

 在儒家纲常伦理为主导的封建宗法家族社会里,辈分是规定一个人在家族、亲友中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和世系次第。辈分排行是家谱中重要的内容,用来加强宗法制度,并被同宗族的人严格遵守。同时,在辈分的安排中也有着先辈们深层的含意,既有要求子孙后代遵守礼法制度的方面,也有对文化的渴望和追求。因而,辈分安排背后的文化含意就融合在了家风里面。“底蕴深厚的家风,熏染着家族后世恭奉祖先遗训,延续家族所秉承的学术文化传统。”[3]这样有着学术文化传统的家族才能长久的延续下去。睢县轩辕氏的辈分排序中就有这种含意。

 睢县轩辕氏的辈分排序有两种,分别为晚清(1885年)的:齐、圣、广、渊、忠、敬、孝、友、勤、俭、治、法、克、昌、其、后、绳、武、继、文、诗、书、世、守,以及民国(1920年)的:鸿、功、绍、先、德、信、义、建、家、基、敏、慎、兆、祥、庆、钦、明、振、文、思。从这两种排辈来看,既有先辈们对子孙后代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又有对成为文化宗族的追求和渴望,也有对子孙后代的殷切希望和祝福。本节从国家、社会和家族三个层面对轩辕氏辈分排序进行文化解读。

(一)国家层面

 1.忠君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里,“君”即是国家,因而忠君即是忠于国家。在家谱中,忠君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既是儒家纲常伦理的要求,也是宗族忠于国家的表现。虽然轩辕氏族谱中的思想不免带有封建糟粕,但是其传承的爱国思想还是带有积极意义的,在今天增添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

 轩辕氏族人的典型代表即是轩輗。轩輗(1382—1464),字惟行,号静斋,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一生历经了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五朝为官,死后谥号介肃。晚清时的族谱中记载了皇帝御赐轩輗的门对:“一介孤忠誓矢心而报主,五朝眷命信生荣而死哀”。从中可以看出其忠君爱国思想,也给了今天我们以启示:忠于国家和人民、热爱祖国。

 2.为官清廉。轩輗为官清廉,以“一簏廉吏”享誉后世,备受世人尊崇。据晚清族谱记载六部赞、轩介肃公赞:“于雅廉士古之丽级为介为通,复为我溵岂溵者百年一日,廉宪中承风动以直墨屏跡。”对轩輗盛赞有加。明李贤在其《天顺日录》书中记载:“耿九畴、轩輗皆廉介之士,操履素定,天下信之。”对轩輗的耿介甚是推崇。

轩輗得到如此赞誉与他为人处事和做官的原则有关。《明一统志》卷三十八载:轩輗“奉资之外,一毫不取。”《归德府志》卷二十四:轩輗“著一青布袍,亡间寒暑,破则补缀。所食不过疏食物。”轩輗天性耿介,持己甚严,以至“遇人无问贤否,悉峻拒之不与接。”对待贪官污吏更是严苛,以至“所至山岳动摇,豪猾屏息。”(《归德府志》卷二十四)因此,《明史》卷一百七十《于谦传》称:“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明史》修订者评价轩輗时说:“得百轩輗,而天下不足以治,况三百年而仅一轩輗乎”。

 轩輗在临终前告诫儿子轩惟明:“吾食吾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等日后从仕,切记洁身自好,要清廉自律!”。他在去世前还不忘教导儿子做人为官之道,其子轩维名遵从乃父的教导,做官甚是清廉,据《顺德府志?官师》(明万历刻本,清康熙增修)记载:“都御使輗之子,居官公清,有父风”,《广宗县志?卷十一?政绩录?二》载:“居三载,卒,囊无棺敛资,郡守为赙賵其丧,士民送者皆号泣”。

“‘勤政廉政’的为官品质对于当今党风廉政建设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4]轩輗的为官的品质,可以作为当今做官者学习的榜样。

 3.遵纪守法。轩辕氏辈分的排序中也体现了遵纪守法的思想。在封建社会除法律之外,还要遵守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法,并作为指导日常生活和交往的行为准则。两者的结合,有助于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在今天,赋予了社会主义社会新的内容。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今天,这些法律规章都是为了维护人民自己的利益的,因而,人们更应该积极的去遵守。

(二)社会层面

 在社会层面,轩辕氏不仅重视诚信、正义,而且还要与邻居和睦相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只有和邻居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的建设美好的生活。

 1.友爱。对待别人要以朋友的角色去关心和爱护,要充满爱心和关怀。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更多是考虑自己的利益,缺乏的对他人利益的关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的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他人的利益。友善他人,多一点关心,这社会就会少一点冷漠,这对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2.诚信。做人不仅要讲诚信,承诺别人的事,说到就要做到;而且还要讲义气和道义。轩辕氏将“信义”作为建设家族的根基,而且还将它作为为人之道和信条传承了下来。在诚信缺失的今天,讲诚信,对今天来说,不管是在经济生活中,还是日常人际交往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今天建设精神文明最重要的内容。

(三)家庭层面。轩辕氏是一个农民家族,家谱文化中体现的更多的是传统道德文明的传承,这从辈分排序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来。不管是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是在现今社会主义时期,轩辕氏家族由于缺少文化底蕴,一直是他们心中的痛楚。轩辕氏家族对成为一个有文化传承的“文化家族”的梦想和渴望一直未中断并一直在奋斗着。

 1.孝悌长辈。轩辕氏将它作为辈分排序,就是明确的告诫子孙后代要孝顺长辈。轩辕氏民国时期的族谱中就记载了许多孝子、孝妇的事迹。孝子如轩茂良“幼失母,父老疾卧床,饮食汤药必亲调品尝而后进,不解衣夜卧者几十年,父殁既葬,露顶跣足,日负土培冢,隆然若冈阜”;孝妇如轩辕世宦妻唐氏“家贫,事姑割肤”。抛去封建糟粕,他们那种孝顺父母的那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敬祖宗。这是中国伦理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轩辕氏能够香火繁盛,要铭记祖宗的恩德和功劳,不仅要时时祭拜,还要虔诚的记在心中。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有感恩之心。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勤俭节约。轩辕氏是一个农民家族,穷困的生活,让他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轩辕氏的治家之道,它要求族人在日常的各种活动(如婚丧嫁娶等)都要力行节俭。这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对维持家族人的生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造就了轩辕氏族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同时也使得他们虽穷苦,却没有沦为盗贼者。

 4.“诗书传家”。轩辕氏一直梦想着成为一个“诗书世家”。然而由于经济贫困等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梦想。因而,先辈们把希望寄托于子孙后代,两套族谱中辈分排序“诗书世守”和“钦明振文思”就是他们的殷切期望。建设“诗书世家”不仅是轩辕氏家族的愿望,同时也是今天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在农村的顺利执行。

二、轩辕氏族谱谱序及修谱思想的文化考察

 轩辕氏族谱序中记录了历次修谱的原因和动机,从中可以考察轩辕氏的家风及其家谱中传承下来的文化。这对我们了解农民家族的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风俗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家谱者,所以正宗派、敦族谊、俾昭穆相当,伦序不紊,使后世子子孙孙知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于一本之义也。”[5]然而,轩辕氏“旧有谱牒,惜代远年淹,屡经兵燹,散亡几尽,即有一二存者,亦多缺略失载”[6],“宗族最先繁衍于何地,世系如何,现在还是历史疑案。到了明代,由于英宗朝刑部尚书轩輗重建族谱,自此以后,宗族情况才有了比较完整的记载。”[7]


 在轩辕氏族族谱谱序中记录了修谱困难的原因:“吾轩辕之为氏也,繁众相处遥远,大抵皆为贫穷所累,故而往来不通也。一载之中,识面者甚少,更有见面不知为何许人也。嗟呼!贫穷之累人也,亦己甚矣!”[8]除此之外,“奈黄水为灾,连年荒歉,诸公相继凋谢,閤族无人办理,所以停搁三十余年,而族谱犹未修也。”[9]更有甚者,“后世子孙势如散沙,迁徙流离,靡可究诘,致使居太(太康)者不知睢(睢县)者之辈次,居睢者不辨居太者为同宗,甚至有子忘其父者,有孙不记其祖讳者,又有移居他方不知其故居属何县何里者。夫同宗一祖之亲,竟致世系不知”,[10]使得轩辕氏发这样的感慨:“报本追源者仁人之事,继志述事者孝子之心,前人业有修谱之志,余等若不起而承之,将何以上对先人,下对族众乎?况族属日益繁,迁徙日益多,愈传愈远,世系若紊,将何以敦本睦族乎?”[11]这使得轩辕氏有修谱的强烈愿望。

 考察轩辕氏谱序,知其修谱的最初的动机是:“上考祖先传流之渊源,下析宗支相承之绪派,兢兢业业,唯取一本而悉志之,毫不妄附以欺来世。不惟同姓联宗,不敢借光家乘,乱吾宗派,如异姓冒宗者,尤不得滥附谱藉矣。”[12]而修谱的目的则是:“吾族之有谱正统,系杜奸胄、敦亲善、长实有。先圣之徵意也,推而大之,则祖德之渊源,道统之传继,历代之思赍而人材之辈出,胥于是乎在”,“虽三尺童子皆知吾轩辕氏,斯为圣族矣。”。[13]另一目的则是:“盖之志祖先之功德于不没,而使后世子孙世世继之,历百世下而不忘者也。”[14]

 轩辕氏希望通过修谱,“溯源有据,得以尽其报本追源之诚,即远近、亲疏、上下、尊卑之分亦可有条不紊矣。其于正伦理、笃恩爱实无小补云。……一帧昭示族人,俾世世子孙观谱而敦爱慕之心,阅序而消乖异之念,庶不负予修明之厚望焉。”[15]此外,修谱最重要的的作用在于:“大凡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则可以油然而生矣!”[16]

 通过以上考察可知,轩辕氏的族谱是遵循着儒家道德伦理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修撰而成的,同时也有追溯宗族渊源流传和记述祖先的功德的目的,让后世子孙铭记自己姓氏的荣耀,增强宗族的凝聚力。轩辕氏族谱中宣扬的孝悌、和睦邻里等思想,对道德日益沦陷的今天来说,仍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三、轩辕氏楹联的文化考察

 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着一个家族文化底蕴的信息,而且也是涉及历史、民俗等方面的民间文化。楹联是反映一个家族历史的一面镜子,它蕴含着家族的道德风貌,记录着家族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是一个家族家风的重要体现。

 河南睢县轩辕氏的宗祠在文革期间被毁,其文物所剩无几。由于轩辕氏族人文化水平低,缺乏保护文物的意识等方面的原因,以往的楹联没有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现今竖立在轩辕氏祖茔前的楹联是由睢县轩辕氏族人轩辕轲(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已故去)题写的:

民胞物与、和谐共进

民、吾胞也,物、吾与也;社会效益是重,亟亟于行也。

义、共尊之,利、共享之;文化品位为先,孜孜以求之。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轩辕氏的楹联中就有具体的呈现。

 从横批来看,其含义一方面是说我们的物质来源于自然界,要对自然有敬畏心,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要给子孙后代谋福利。另一方面是说,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要懂得奉献社会,处理好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共同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

 “民吾胞也,物吾与也”是说人民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自然界的一切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与他们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同时,我们还要以社会“效益”(集体利益)为重,不要只顾个人的利益;“亟亟于行”意思是让我们抓紧时间去做,付诸于行动,才能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义利之辩是我国由来已久的哲学命题。“这里大家尊崇正义,分享福利,正是高尚的思想境界与务实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合理结合,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观,荣辱观,也符合唯物理论的思想。”[17]这里要求我们在追求利益的时候,既要尊崇正义,以义为先,同时还要与大家共享利益,这是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精神的。  

 “文化品位为先”是一个农民家族对成为“文化家族”的渴望、追求和梦想。在历史上,轩辕氏一直没有出过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闻人,因而,在楹联中就饱含着要求子孙后代努力使得轩辕氏成为文化家族的希冀和祈愿。“孜孜以求”就是要求轩辕氏后人刻苦努力去追求,早日实现这个梦想:使得轩辕氏成为一个有学术文化传承的家族。

 轩辕氏的楹联包涵的文化信息,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同时也有轩辕氏族人对成为“文化家族”的渴望、追求和向往。在今天,只有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族,才成一直传承下去。这既能彰显家族文化,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族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精神文明的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家风是文化家族的精神旗帜,标志着高贵的血统和风雅的传承,成为家族守护的根本,也激励着家族成员慎终追远,振奋高华精神,是家族以文传家,使门风不坠、宗脉永隆的动力源泉。”[18]睢县轩辕氏家谱中就饱含着这样的思想。它是一个农民家族,有着自己家族悠久的历史,但是却缺少文化传承,因而迫切的希望成为一个“文化家族”。它在以体现家风的辈分排序、谱序、楹联中就表达了这种愿望和追求。

 通过对轩辕氏家风的考察,可以得知在其家族文化中比较重视家庭伦理。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的社会里,家庭即是一个缩小版的国家,“齐家”是“平天下”的基础和实践。而家庭伦理则是治家的原则和指导方针。不仅如此,“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组成部分。每个家庭有了好的家教、家风,可以影响社会的风尚。在移孝忠君的同时,将家庭内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扩而大之,推己及人, 兼顾别人的老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便成为整个社会的敬老风尚。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敬老风尚,堪称举世无双的传统美德。”[19]这不仅是对传统道德文明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对提高族人荣誉感和归属感,以及在增强家族凝集力和向心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一个家庭拥有充满正能量的家风,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品德是纯洁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也会是和谐的。所以说,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0]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特别是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从传统家族文化中汲取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和睦邻里、爱国主义思想等精神财富,重视家庭建设,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其理论的发展和丰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深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导入正常轨道,增加对合法手段的鼓励,吸取传统家谱中尊敬先人、谦敬礼让、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和谐因素,对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作用。提取其和谐因素,弃其封建思想,从而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使得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促进。”[21]

 优秀的传统家谱文化,“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优秀的文化精神, 积极弘扬家谱文化中的精华, 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有着积极的作用。”[22]正如习近平主席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3]


参考文献

[1] 鲍鹏山.家风乃吾国之民风[N].光明日报,2014-2-24 :3.

[2] 孔康平.明清时期徽商的家风述论[J].池州学院学报,2016(5).

[3] 李晓明.清代宝应刘氏家学历久传承原因述论——从家风、家教及姻娅说起[J].安徽史学,2017(1).

[4] 杨琳.桐城张氏父子家训中为官之道思想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民国)《轩辕氏家谱》序一,1920年,石印本,开封永丰印刷处印制。

[6](民国)《轩辕氏家谱》序五,1920年,石印本,开封永丰印刷处印制。

[7] 轩辕轲.轩辕氏的历史与现状[J].寻根,1995(2).

[8](清)光绪《睢鹿世家轩辕氏谱·重修本门谱序》,1885年,手抄本。

[9](民国)《轩辕氏家谱》序四,1920年,石印本,开封永丰印刷处印制。

[10](民国)《轩辕氏家谱》序二,1920年,石印本,开封永丰印刷处印制。

[11](民国)《轩辕氏家谱》序四,1920年,石印本,开封永丰印刷处印制。

[12](民国)《轩辕氏家谱》序一,1920年,石印本,开封永丰印刷处印制。

[13](清)光绪《睢鹿世家轩辕氏谱》序一,1885年,手抄本。

[14](民国)《轩辕氏家谱》序三,1920年,石印本,开封永丰印刷处印制。

[15](民国)《轩辕氏家谱》序一,1920年,石印本,开封永丰印刷处印制。

[16](清)光绪《睢鹿世家轩辕氏谱》序一,1885年,手抄本

[17] 轩维克主编.轩辕(轩)姓氏文化简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132.

[18] 罗时进.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

[19] 牛志平.唐代的敬老风尚[C]/ /韩金科.98 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20] 刘昊.家训与家风[J].天津人大,2016(2).

[21] 谢琳惠.邵氏家谱中的和谐因素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功用[J].图书馆,2012(3).

[22] 谢琳惠.家谱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弘扬[J].图书馆,2009(6).

[23]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5-2-17.

作者简介: 轩艳青(1988—),男,河南睢县人,安徽农业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文化史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