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赵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赵氏论坛 >> 赵氏新闻 >> 浏览主题 版主
 
 赵氏新闻   赵氏源流   赵氏家谱   赵氏人物   赵氏企业   捐助留名   赵氏起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福建漳州“微缩版宋朝汴京”赵家堡举行四百周年庆典 已阅:5817 / 回复:5(楼主)

福建“微缩版宋朝汴京”赵家堡举行四百周年庆典


  中新社漳州2004年11月28日电(林国瑞邱耀斌)二十七日,素有"微缩版宋朝汴京"之称的福建省漳浦县赵家堡隆重举行建成四百周年庆典活动。

  赵家堡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城东北三十多公里处,是宋朝灭亡后,赵家皇族后裔在元兵追杀下隐姓埋名,仿制旧汴京,立意聚族而居的建筑群。

  历史上的汴京设有外城、内城和大内三重。赵家皇族后裔思慕祖宗帝业,在赵家堡内也设置了外城、内城和完璧楼三重。外城墙周长一千零八十二米,其平面呈正方形,依山势起伏,南高北低。内城位于城堡的正东角,周长二百二十二米,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堡城门匾刻分别为:东门"东方巨障",北门"硕高居胜",西门"丹鼎钟祥",南门封闭以表不在南逃之意。堡中建筑立意处处可见留恋皇室之意。该城堡始建于公元一六00年,一六0四年内城建成,此后多次扩建、修建。

  赵家堡里至今仍居住宋代赵氏的第三十一世至第三十五世子孙共七百多人,保持完好程度在中国绝无仅有。

  当天的赵家堡,城门、城墙插上了写有"赵"、"宋"字号的古式彩旗迎风招展,舞龙队、舞狮队欢舞,古堡里人来人往,处处充满喜庆气氛。上午十时,赵家堡四百周年庆典活动开幕。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梁绮萍等政府官员和来自各地的赵氏宗亲近万人参加了庆典开幕式。

  当天的庆典活动还举行了招商引资签约仪式,当地一家企业签约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开发赵家堡旅游项目。

  据悉,庆典活动期间,当地政府还编辑出版了赵家堡历史典故文集《赵家堡的传说》、《宋皇族后裔聚居地——赵家堡》等图书;举办赵家堡历史文物展,展示一百多幅图片和一批宋文化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宣传赵家堡的赵宋历史和文化。


作者:58.61.85.* (2007/1/26 17:34:14)   回复此贴
  回复:福建漳州“微缩版宋朝汴京”赵家堡举行四百.. 第 1 楼

[align=center]赵宋遗迹何处寻 请游漳浦赵家城
没有皇帝的皇城

严利人[/center]


  这是一座没有皇帝的皇城,记录着一个无法忘却的遗梦,历史在此留下深深的印记,皇裔在此凝聚着渴望与悲怆。

  闽南赵家堡,亦名赵家城,这个赵宋宗室后裔独具匠心的杰作,被专家学者称为世界上唯一的亡国王族建居的城堡,是国内仅见的明朝仿宋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家堡地处福建漳浦湖西畲族乡的硕高山麓,距漳浦县城37公里,距厦门70公里。从前,这里山谷盘绕,山道弯曲,地势险要,与世隔绝,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赵家堡才慢慢被外界知晓。

  微型宋城仿汴京

  赵家堡城楼迎风耸立,巍峨的城垛斑驳苍劲,古老城门上方的石匾镌刻“东方钜障”四个大字,楼堡塔坊,古宅深院,鳞次栉比;古榕参天,翠竹映池,绿阴苍茫;石刻碑记,遗迹胜景,琳琅满目。设在三进三开间志堂内的“赵家堡博物馆”,陈列图片500多帧,以及大量文字资料,形象地展示了北宋、南宋的兴衰史。使人仿佛漫步于宋代历史长廊,能触摸到那种沉甸甸的分量。在这座石头古城堡中游览,处处能看到仿宋的建筑、怀宋的题刻,时时能听到以宋室为题材的故事传说。

  宋末,元兵与退守广东崖山的宋兵激战,丞相陆秀夫背少帝昺投海,宋全军覆没。而闽冲郡王赵若和却是幸存者,他在侍臣黄材等护卫下,以16条船夺港而出,欲往福州再图复宋。但船队在浯屿海面遇飓风,剩下四舟在浦西登陆,隐居于漳浦沿海。明万历庚子年(公元1600年)赵若和第九世孙、进士赵范,“寻先王缔造故处,昔构犹存”,便在湖西硕高山上建楼筑堡,聚族而居,至1604年建成内城堡。嗣后,其子中书舍人赵义承继父业,又扩建外城,形成现在的规模。赵家堡内城周长220米,外城周长1082米,占地137亩。城内有三层四合式楼堡——完璧楼、四组同式五进共150间府第、六座同式三进三开间堂屋,计有古建筑51座、房屋321间,并有武庙、石坊及水池、园林区,及宋、明两代著名书法家的刻石、碑记15处。

  赵家堡的建筑令专家惊呼:这里是微缩的汴京。1984年,著名专家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考察赵家堡后题词:“赵家堡遗址丰富,建筑犹存,是一处不可多得之古城堡。遗迹其布局立意处处仍沿汴京之旧,我等至此重温宋史更觉有胜于文献之记载。”北宋故都汴京在明代时因经历多次黄河泛滥,宋代建筑大部分被泥沙埋于7米深的地底下,而大部分的景观在赵家堡却得到复制。汴京有外城、内城和大内三重,赵家堡也设置了外城、内城和完璧楼三重;汴京有潘家湖、杨家湖,赵家堡则有鱼池、荷花池;汴京有铁塔,赵家堡则有石塔,高度是其十分之一;赵家堡带有圆拱的平板石桥也仿照汴梁桥的立意,桥上特意刻有”汴派桥”三字,申明这桥源之于汴京。这种对故都的刻意模仿,在赵家堡内随处可见,因而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宋城。开封为修复宋都一条街,还特地派专家组到赵家堡考察取经,当作建设的参照呢!

  在赵家堡博物馆内,可以见到很多题词和研究资料,学者对赵家堡给予“国家瑰宝”等高度评价,称之为:“漳浦宋城,闽南一胜。千载沧桑,历史见证。”单士元先生的文章写道,赵家城“是一组可以写入中国建筑史中的建筑文物”,“考之历史,历代王朝灭亡后,改朝换代,尚未见有所谓灭国王族聚族而居传之数百载者,赵家城实为罕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赵家堡创造了历史,是世界的惟一。

  古堡遗梦话沧桑

  赵家堡内最高的建筑,当数周长88米、高13.6米的方楼——完璧楼。站在完璧楼前仰视,大门上方的石匾额端刻“完璧楼”三个大字。“完璧”隐含着归赵之意,而”璧”字的写法却很独特,下面的“玉”字少了一点,成为“王”字,又移到左下方,躲藏起来。本应占据字体三分之一的“辛”字,却拉长占到了一半。你看这个“王”多么“辛”苦!亡国之痛是多么心酸!

  据赵若和20世孙、年逾七旬的赵和斌介绍,赵家堡内现存有赵若和晚年编修的《赵氏族谱》,赵若和详细叙述了当年崖山兵败、国破家亡的惨痛经过,写道:“为孙子者读此篇而不痛哭流涕者,非人也!”他还在族谱中记述了宋皇室内部的恩恩怨怨:“太后命太祖传位匡义、匡美及德昭,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岂意太宗悖逆天伦,故违母命,自贪富贵,骨肉相残,谋及兄长,谋其弟侄,传位子孙,得无愧乎?惜哉!”愤恨之情,溢于言表。赵若和属匡美一脉,按照“兄弟相及”的传统,还是有机会登大位的。据旧《漳浦县志》记载,宋理宗无子,赵若和幼年曾被取育宫中,拟为储君,差一点就要黄袍加身,后因皇族争位,退封闽冲郡王,就藩福州。因这缘故,赵若和及其后裔就不仅以王族而且以皇族自居了。在构建赵家堡时,这种皇族意识顽强地体现出来,那官厅前的龙凤石鼓、大堂下陡直的石阶、内城墙中盖顶的通道,都属天子享受的待遇,当时那是违制违法的。可见,他们”完璧归赵”的复辟梦是做得多么地执着,对祖先帝业的思慕之情是多么地深沉!但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王朝遗梦只能成为历史凭吊的话题。

  敞开城门迎宾朋

  赵家堡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体、丰富的文物资料,为后人留下一段活生生的历史,留下一段说不完理不清的故事,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一批批游客蜂拥而至,在古堡中寻觅着独特的感受。原文化部部长朱穆之题词:“宋城明建,利在今朝。”国家城建部副总工程师严仲雄题词赞誉赵家堡为“国之瑰宝”。新加坡南洋赵氏总会送来锦旗:“宋城重现,华夏之华。”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副研究员郑国珍说:“赵家堡世界罕见,出类拔萃,体现了中华民族亲缘关系永不衰败的传统,是我们与遥远祖先心灵沟通的物质载体,是台湾同胞寻根谒祖的历史见证。它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不但牵动赵氏宗亲的心,而且牵动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心。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科学适度合理地利用。”如今,赵家堡正敞开城门,迎接四海宾朋的到来。

  《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27日第8版  


作者:58.61.85.* (2007/1/26 17:35:48)   回复此贴
  回复:福建漳州“微缩版宋朝汴京”赵家堡举行四百.. 第 2 楼

[align=center]漳浦县签约20个项目 招商引资六千多万美元  
新华网福建频道 2004-11-28 10:31:03  [/center]

--------------------------------------------------------------------------------

    昨日上午,在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家堡里,六只彩色大气球高悬,城门、城墙插上了写有“赵”、“宋”字号的古式彩旗迎风招展,舞龙队、舞狮队欢舞,古堡里人来人往,喜气洋洋。由漳浦县委、县政府和漳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的赵家堡40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省委副书记梁绮萍、漳州市和漳浦县领导等及来自各地的赵氏宗亲、附近群众共近万人参加了庆典开幕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漳浦县招商引资签约仪式,20个项目总投资六千多万美元。其中漳浦三星旅业有限公司签约投资1亿元人民币开发赵家堡旅游项目,拟建设宋城一条街。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宋朝茶道表演和民俗风情文艺表演等活动。

    庆典活动期间,漳浦县委宣传部编辑出版了赵家堡历史典故文集《赵家堡的传说》、《宋皇族后裔聚居地——赵家堡》等书,赵家堡博物馆展示了100多幅图片和一批宋文化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观者如潮,全面地宣传了赵家堡的赵宋历史和文化。 (邱耀斌 王任艺 林育农)


作者:58.61.85.* (2007/1/26 17:42:49)   回复此贴
  回复:福建漳州“微缩版宋朝汴京”赵家堡举行四百.. 第 3 楼

赵家堡举行建堡400周年庆典
--------------------------------------------------------------------------------

时间:2004-11-29 21:34:00         文章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137
--------------------------------------------------------------------------------

    11月27日上午,福建漳浦·宋城赵家堡建堡400周年庆典在该县湖西畲族乡的"国宝"赵家堡内举行。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浦县旅游名胜宋城"赵家堡"建堡400周年。国家、省、市有关领导,文物界、考古界著名专家、学者,海内外赵氏宗亲代表,漳州、厦门、泉州及深圳、汕头等省内外知名旅行社,各大新闻媒体记者和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等1千多人 参加了庆典仪式,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有关领导在庆典仪式上发表讲话。为了进一步宣传漳浦旅游资源,推介"国宝"赵家堡旅游品牌,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和旅游业发展。此次活动编辑出版 《赵家堡的传说》等文集,展示宋文化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庆典还举行了丰富多彩民俗风情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古朴、庄重的宋朝茶道表演、富有闽南特色的《大车鼓》、《穿灯脚》、《欢腾的畲寨》等大型舞蹈,为庆典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
   赵家堡,亦称赵家城,是赵宋王族、闽冲郡王赵若和的后裔所建,俗称"宋城明建"。它位于漳诏高速公路赵家堡互通口南侧1.5公里处。全城分内外两层,外城周长1082米,内城完璧楼最负盛名,四组同式五进府第,六座同式堂屋,相应的厢房,并辟有园林区,内外荷花池,汴派桥,垂纶楼,以及武庙、佛庙、石塔、禹庙、石坊等。城中还保存着宋、明代著名书法家的刻石及有关碑记十几处。赵家堡于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逐步成为漳浦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作者:58.61.85.* (2007/1/26 17:44:56)   回复此贴
  两岸赵氏宗亲联手寻根、历时3年编修完成―――《赵家堡族谱》在闽台同时发行 第 4 楼

两岸赵氏宗亲联手寻根、历时3年编修完成―――《赵家堡族谱》在闽台同时发行

漳州网 2006-7-24 8:46:50  文章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数:80
热点:  第79届奥斯卡奖提名23日在好莱坞贝弗利山庄 01月26日  
赢得幸福生活的根本  漳州市重建家园推动发 01月26日  
华安竹类植物园来了异域稀客 01月26日  
台湾运钞车抢案嫌犯自大陆遣返抵台北 01月26日  
200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四强比赛 01月26日  
马来西亚今年已有13人死于登革热 01月26日  


  

   本报讯(严利人)漳浦县赵家堡去年秋被“克隆”到台湾省桃园县(本报2005年9月21日曾以《漳浦赵家堡“克隆”到台湾》报道过)。自2003年起,海峡两岸的赵氏宗亲联手续修赵氏族谱,今年7月21日,厚重的《赵家堡族谱》出版,在闽台同时发行,并被收入台湾寻根网,续写着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佳话和源远流长的篇章。

  《赵家堡族谱》由漳浦赵家堡的赵和斌、赵水旺等人与台湾的赵氏宗亲携手合作修编完成,漳浦县县长蔡金海与原台湾政界人士赵守博分别为之作序。族谱的内容涉及祖源、宋代史料、古迹、人物、世系表等,收录了台湾博物馆馆藏的宋朝十八位皇帝及皇后的彩像和相关文字资料,还收集了播衍台湾的赵氏族人的世系源流,让人们清晰地看到漳台之间在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上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

  这本族谱的编修,得到彰化县赵春锦、台北县赵国栋等台湾宗亲在资料、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赵国栋自2000年以来多次到漳浦赵家堡寻根谒祖,参照漳浦赵家堡的图形,在桃园兴建赵家堡方楼。此后,他又专程送来台湾的族谱资料,亲自参加族谱的修订与审稿工作,使族谱顺利定稿印刷。

  【人物心迹】赵国栋先生,赵氏赴台先祖赵若齐第六代裔孙,他回忆了自己的寻根经过,并回眸先祖赴台垦荒的艰辛历程。赵国栋先生幼时每逢农历八月初三,常随父亲回桃园祭祖。祭祀结束,宴席上端出大碗清水,父亲便舀一勺让他喝下。他好奇地询问为何以清水为汤,得到的回答是“饮水思源”。从懂事开始,他就知道自己是宋朝皇室的后裔,先祖是从漳浦赵家堡迁台的,日后每每读到相关文献,心中总是激荡不已。他说,先祖赵若齐于清朝乾、嘉年间随漳州乡人渡海来台,到三貂(即现在的贡寮乡)垦荒,后娶平埔族陈姓女为妻,生有五子。赵若齐思乡心切,老年时叶落归根,只身返回大陆漳浦探亲,后在故乡病逝,其遗骸由儿孙迎回台湾安葬。作为赵若齐的第六代裔孙,赵国栋对这种跨越海峡、刻骨铭心的乡愁不胜唏嘘。他不忘祖训,不忘根本,终于实现寻根的梦想,策划主持台湾赵家堡的兴建,又多方搜寻资料,完成两岸谱系的接轨,为《赵家堡族谱》命名,感到十分欣慰。他说,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一定要交流融合,让族人共享太平,两岸经济齐飞。


作者:58.61.85.* (2007/1/26 17:53:27)   回复此贴
  回复:福建漳州“微缩版宋朝汴京”赵家堡举行四百.. 第 5 楼

无法“完璧”的皇城遗梦

文/福建省漳浦县 严利人 摄影/严峥
漳浦县湖西乡赵家堡是福建省南部一个被险峻的丘陵环抱的小村庄,千百年来它与世隔绝,直到20世纪80年代,游人的足迹才惊醒了这座沉静的小村。这个聚族而居的小城堡历经四百年的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体,如今正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被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微型宋城仿汴京 古堡新妆庆升平
走近赵家堡城楼,迎面耸立的是巍峨的城垛斑驳苍翠,古老城门上方的横石匾镌刻着“东方钜障”四个大字,城门口站着两位身穿盔甲、手执长矛的武士,眼前景观使人时空倒置,仿佛回到了历史。走进城门,扑面迎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重点古迹的原貌得到保护与修膳、新铺设的千米石板路宽阔平坦、新增加的绿化带郁郁葱葱,还建起旅游公厕,树起旅游指示牌,办起博物馆。昔日拥挤、脏乱差的赵家堡,经过“梳妆打扮”,已变得整洁美观、雍容典雅。

据漳浦县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县长林仲文介绍,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漳浦县政府和各级文化文物部门,聘请专家对此地进行了详细规划。针对堡内居民过多会造成对文物的破坏,政府将原有的161户、680人陆续迁出,使堡内的现有住户保持在82户,约320人。迁出城外的赵氏村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如今,随着视野的打开,他们的思路也豁然开朗起来,更多的人开始走出黄土地,做起了买卖,开办了企业,还注册了“赵家城”牌龙眼肉,更多的人将自家出产的鲜活土鸡、土鸡蛋、甘薯摆上集市,做起了生意。赵家堡的居民正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融入商品经济的大潮。

进入这座石头古城堡,眼前便是楼堡塔坊,古宅深院,鳞次栉比;古榕参天,翠竹映池,绿荫覆地;石刻碑记,遗迹胜景,琳琅满目。人们处处能看到仿宋的建筑、怀宋的题刻,时时能听到以宋室为题材的故事传说。林副县长边走边向我们介绍,设在三进三开间志堂内的“赵家堡博物馆”,陈列的500多帧图片,以及大量的文字资料,形象地描述了北宋、南宋的兴衰史。

在漳浦县博物馆长王文径的讲述下,使人仿佛漫步于宋代历史长廊,触摸到沉甸甸的分量。

宋朝末年,元兵与退守广东崖山的宋兵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宋朝丞相陆秀夫背着少帝投入了大海,宋军全部覆没。而闽冲郡王赵若和在侍臣黄材等人的护卫下,驾着16条战船逃到了福州,准备伺机光复宋朝。但当船队航行到浯屿海面时,遇到了飓风,最终只剩下4条小舟在浦西登陆,并就此隐居于漳浦沿海。

到了明朝万历庚子年(公元1600年),赵若和第九世孙、进士赵范归休后,于是“寻先王缔造故处,昔构犹存”,便在湖西硕高山下建楼筑堡,聚族而居,终于在1604年建成了一座内城堡。他死后,其子赵义又扩建了外城,形成今天赵家堡的规模:其内城周长220米,外城周长1082米,占地137亩。城内共有150间府第、6座堂屋,有古建筑房屋51座、321间;另有武庙、石坊及水池、园林区以及宋、明两代著名书法家的刻石、碑记共有15处。

赵家堡的建筑令当今专家惊呼:这里是微缩的汴京。1984年,著名文博专家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考察赵家堡后题词:“赵家堡遗址丰富,建筑犹存,是一处不可多得之古城堡。遗迹其布局立意处处仍沿汴京之旧。”这里被称为世界上惟一的灭国王族建居的城堡,是国内仅见的明朝仿宋建筑群体,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故都汴京在明代时因经历了多次黄河泛滥,大部分宋代建筑早已被泥沙埋于地下而不复存在了。于是,赵家堡便成了宋都汴京的“缩微景观”。赵家堡建筑依汴京设置了外城、内城和完璧楼三重;修有鱼池、荷花池;汴京有铁塔,赵家堡修有石塔,高度是其十分之一;连带有圆拱的平板石桥也仿照汴梁桥的立意,桥上特意刻有“汴派桥”三字,申明这桥源之于汴京。这种对故都的刻意摹仿,在赵家堡内随处可见,因而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宋城。开封为修复宋都一条街,还特地派专家组到赵家堡考察取经,当作建设的参照呢!

“完璧”遗梦话沧桑 敞开城门迎宾朋
赵家堡内最高的建筑,当数周长88米、高13.6米、计33间的方楼完璧楼。站在完璧楼前仰视,导游员总要指着大门上方的匾额石刻“完璧楼”三个大字评讲一番。“完璧”隐含着归赵之意,而“璧”字的写法却很独特,下面的“玉”字少了一点,成为“王”字,又移到左下方,躲藏起来。本应占据字体三分之一的“辛”字,却拉长占到了一半。你看这个“王”多么“辛”苦!灭国之痛是多么心酸!

据赵若和20世孙、年逾七旬的赵和斌介绍,赵家堡内现存有赵若和晚年编修的《赵氏族谱》,赵若和详细叙述了当年崖山兵败、国破家亡的惨痛经过。赵若和属匡美一脉,按照“兄弟相及”的传统,还是有机会登上皇位的。据旧《漳浦县志》记载:宋理宗无子,赵若和幼年曾被留在宫中,拟为储君,差一点就要黄袍加身。后因皇族争位,退封为闽冲郡王,就藩福州。因此,赵若和及其后裔就不仅以王族而且以皇族自居了。在构建赵家堡时,这种皇族意识就顽强地体现出来,那官厅前的龙凤石鼓、那大堂下陡直的石阶、那内城墙中盖顶的通道,都属于天子享受的待遇,可在当时都是违制违法的。可见,他们心中那“完璧归赵”的复辟梦做得多么执著!对祖先帝业的思慕之情是多么深沉!但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王朝遗梦只能成为历史凭吊的话题。

历史已在赵家堡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凝聚了宋氏皇裔的渴望与悲怆,也留下一段动人的故事,吸引了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在古堡中寻觅着独特的感受。原文化部部长朱穆之题词:“宋城明建,利在今朝”。国家城建部副总工程师严仲雄题词赞誉赵家堡为“国之瑰宝”。新加坡南洋赵氏总会送来锦旗“宋城重现,华夏之花。”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副研究员郑国珍说:“赵家堡世界罕见,出类拔萃,体现了中华民族亲缘关系永不衰败的传统,是我们与遥远祖先心灵沟通的物质载体,是台湾同胞寻根谒祖的历史见证。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不但牵动赵氏宗亲的心,而且牵动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心。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科学适度合理地利用。”

2004年11月27日,赵家堡迎来建堡400周年的庆典,福建省委副书记梁绮萍等省市县领导、侨港台同胞、外地赵氏宗亲及本地群众近万人参加盛会,为世人所瞩目。漳州市市长何锦龙提出,作为漳州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漳浦县要树立起赵家堡品牌。宋城赵家堡的开发要注重古迹原貌的保护、修膳和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要充分挖掘赵家堡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抢救保护工作,进而丰富赵家堡,介绍赵家堡,提高赵家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动漳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的全面发展。

新近一家开发商已签约,计划投巨资在赵家堡外建设仿宋一条街,作为配套旅游项目。仿宋街占地16亩,长130米,宽12米,还建设一条畲族文化巷,充分展示当地风土民俗,目前已完成策划和设计方案。漳浦县委书记谢毅泰表示,漳浦县正以宣传、保护、开发赵家堡为突破口,将赵家堡与邻近的诒安堡、新城、赵若和墓,以及火山地质公园、“唐山过台湾”石雕园、东南花都等景区连成一个整体,全力打造全省旅游强县。赵家堡已撩开神秘的面纱,正迎来旅游的春天!

插图:



插图:


作者:58.61.85.* (2007/1/26 18:09:5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赵氏论坛  执行时间:1,335.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赵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