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赵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赵氏论坛 >> 赵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
 
 赵氏新闻   赵氏源流   赵氏家谱   赵氏人物   赵氏企业   捐助留名   赵氏起名  全部分类
  皇帝赐姓和少数民族改姓赵氏 第 6 楼

蒙古族赵氏
    据《元史》一书记载,在内蒙古境内的大青山下,蒙古族的汪古部落之中,有赵姓家族的分支。蒙古族汪古部落的赵氏,参与了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战争,其中一位名叫赵国宝的族人是元军进攻四川的先锋军统帅。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赵国宝统率元军的先锋部队直攻四川境内的重镇重庆,经过几十天的激战,迫使重庆的南宋守将张实投降。赵国宝因功被授三晶印,并授为蒙古军汉军的元帅,并同时被赐文州吐番万户府达鲁花赤(蒙古语,意思是征服者和统治者)。达鲁花赤的头衔只有蒙古的贵族才能享有,也就是说,从赵国宝开始,蒙古族汪古部落中赵姓已成为蒙古国及此后不久建立的大元帝国的贵族。
    赵国宝之子赵世延也是蒙古族汪古部落之中的佼佼者。赵世延自幼喜欢读书,潜心研究中原儒家学派的经世致用之学,为元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赵世延官授承事郎、云南省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不久升监察御史。其时,元朝丞相桑歌处事专横,包庇凶犯,赵世延于是当廷指责丞相桑歌,请求元世祖忽必烈下旨严办凶犯。赵世延与丞相桑歌因此不和,因而多次遭到桑歌的中伤。元世祖忽必烈重其才,不愿治其有罪,于是将赵世延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赵世延到任后,大力倡导儒学。其时,江南正逢水灾,赵世延于是遵照圣人之言,在管区之内设立多处义仓,并主持修复了澧阳县(今湖南省澧县)的环堤,因而深得民心。元成宗铁木耳之时(公元1295-1307年),赵世延任中书左司都事、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安西路总管等官职。元武宗海山时(1308-1311年),赵世延升任四川肃政廉访使,因主持修复都江堰有功,晋升为陕西行台侍御史。元仁宗时(公元1312-1320年),赵世延作为少有的四朝元老进一步得到元仁宗的器重,历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中书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等封疆大臣。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赵世延因年老多病而上书请求辞官。此时,赵世延已是八朝元老,元文宗仍不愿让其告老还乡,于是将其诏进京城与当时几位大学者组织纂修《经世大典》。不久,赵世延被封鲁国公,举家迁居成都。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赵世延因病卒于成都。赵世延是元朝达官,也是元朝贵族之中少有的几位颇得民心的好官。赵世延为政历时九朝,共五十余年,编有《风宪宏纲》流行于世。

作者:219.134.238.* (2007/2/5 10:05:32)   回复此贴
  皇帝赐姓和少数民族改姓赵氏 第 7 楼

藏族赵氏
    作为元朝开国功臣的少数民族的赵氏,除了内蒙古大青山下世居的蒙古族汪古部族人的赵姓族人之外,还有世居在甘肃临洮的藏族赵氏族人的后裔。据《元史》一书的记载,世居在临洮的藏族赵氏族人,在金朝本年出了一个赵阿歌昌,任金朝熙河(即甘肃临洮一带)节度使。金朝被元朝灭亡之后,赵阿歌昌率领部众占据甘肃莲花山,称王一方。后见元朝国势日盛,赵阿歌昌于是顺势而为,投降了元朝,被元帝授叠州(今甘肃省境内)安抚使。赵阿歌昌到叠州赴任之时,叠州城内空无一人。原来,当地居民为了逃避战乱,早已人去楼空,留下了一座空城。赵阿歌昌上任后,立即招抚逃亡在外的叠州居民,亲自带领回城居民修筑居室,请来内地汉人讲授耕桑技术,使叠州一带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为促进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昌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赵阿歌昌一生致力于叠州的社会经济发展,逝世于官职任上,终年八十岁。
    赵阿歌昌有子多人。其中,赵阿歌潘是最有作为的儿子。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南征大理,取道经过临洮。其时,赵阿歌潘为临洮府事,受命随元世祖忽必烈同行。忽必烈之子蒙哥为蒙古军大元帅,十分赏识赵阿歌潘的才于,于是将其招入幕府之中,共谋南征大计。后蒙哥统军攻四川,授命赵阿歌潘为先锋军统帅。赵阿歌潘率领先锋部队屡立战功,因而被元世祖忽必烈授临洮府元帅。后又因功被元帝赐名拔都(蒙古语,意为大元帅),成为元帝国声名赫赫的大元帅。拔都,不仅是大元帅,而且是专门赏赐给蒙古贵族的高级官衔。赵阿歌潘受赐拔都头衔之后,世居甘肃临洮藏族之中的赵姓家族就成为了大元帝国的贵族,其家族文化由此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族人也得到迅速的繁衍。
    藏族赵姓除了赵阿歌昌一支外,还有其他几支,其中南宋恭帝赵噝、的后裔一脉人藏族也是藏族赵姓的主要支脉之一。
    赵噝,公元1271年出生,为宋太祖赵匡胤之后,南宋度宗赵褀之子。度宗病逝后,赵暴继承帝位之时年仅4岁,是为宋恭帝。继帝位后,因年岁太小,朝政由谢太皇太后主持,实际上仍由专横霸道的奸臣贾似道专权。公元1276年1月,元军打败宋军,兵临南宋都城临安城下。年仅5岁的宋恭帝赵昆随同谢太皇太后投降。当年2月,赵噝和生母全太后及随从被押离临安北上,五月抵达元朝大都(今北京)。赵噝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瀛国公,暂居大都。公元1282年12月,12岁的赵噝又被迁居到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别苏克),在此度过了少年时代。公元1288年,赵噝已年满18岁。元世祖忽必烈担心留着他将造成后患,准备杀掉赵噝。赵噝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向忽必烈请求脱离尘世,永生为僧,以绝己后,消除忽必烈的疑虑。元世祖忽必烈应允,于同年12月遣送赵屠、进入吐蕃,习学佛法。从此赵噝长期居住在西藏萨迦大寺,更名为合尊法师,号木波讲师,过着清苦孤独的庙宇生活。赵噝终日与青灯黄卷为伴,潜心于学习藏文,研究佛法,几年之后成为萨迦大寺的学问僧,一度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主持。赵噝在佛经的翻译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译成了《因明人正理论》、《百法明门论》等重要的经文,被藏学史学家誉为翻译大师。
    赵暴老年,与一回族女子做伴。据传说,这名回族女子是元朝的皇族赵王经过萨迦大寺时,见赵孱、年老孤单,颇为同情,于是留下一名回族女子与其做伴。不久,赵噝与回族女子奉诏迁居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山寺,在此得一子。其时,元明宗巡行至赵昆居住的甘州山寺,见山寺之上有龙文五彩神气,于是下令随行官员人寺访查,得知山寺之中别无他物,只有一小儿刚出世。元明宗正好无子,得此消息大喜,当即下诏,收赵噝之子为太子,赐名妥好欢贴睦尔,即后来的元顺帝。故此,在《宋人轶事汇编》一书之中的《少帝》卷中,有明朝才子俞应则之诗文云:“虽因浪子失中国,世为君长传无穷。”意思是说,南宋王朝虽被西湖的歌舞所断送,小儿皇帝赵噝的后裔依然能得到天子之位,这岂非天意乎?有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在得知俞应则的诗后,去观看历代帝王像,见到元顺帝的相貌果真十分像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于是感慨道:“难怪元顺帝一点也不像元朝的历代帝王,而酷似宋朝的宋太祖。”
    公元1323年,赵噝因诗文而遭受文字狱,被屈杀。其子多人,除传说中的长子为元顺帝以外,其余都留居西藏,成为藏族之中赵姓始祖之一。

作者:219.134.238.* (2007/2/5 10:05:57)   回复此贴
  皇帝赐姓和少数民族改姓赵氏 第 8 楼

瑶族赵氏
    赵姓不仅是汉民族之中的大姓,在有的少数民族之中也为主要的姓氏之一,尤以瑶族的赵姓为代表。瑶族的赵姓与其他少数民族之中的赵姓相比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之中的赵姓没有关于赵姓始祖传说的文献记载,而瑶族的赵姓始祖是一只名叫盘夸的龙犬;盘夸与评王的公主结婚后生了12个子女,其中的第八个儿子取名叫赵瑞封,即是瑶族的赵姓的始祖。
    传说,瑶族早年有一位评王。一日,评王上瑶池仙境游玩,得到龙犬一只,身长三尺,毛色黄斑,能讲人语。评王十分宠爱,为龙犬取名盘夸。其时,有一位高王,兵强马壮,率兵侵略评王。评王被打败后,只得将爱犬盘夸献给高王求和。高王得到盘夸后,仍不放过评王,时时加以侵略劫夺,令评王的民众无法为生。盘夸龙犬是一只神物,对高王的霸道行径十分不满;加之盘夸与评王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于是决定惩罚高王,为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除去祸首。一日,盘夸龙犬趁高王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高王身边的近侍又疏于防范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高王,将高王的首级咬下,冲破敌人的追杀,狂奔七天七夜,将高王的首级献给评王。盘夸龙犬因劳累过度,四肢鲜血染地,昏倒在评王宫殿的大堂之上。评王急忙宣太医急诊,将盘夸从危亡之中救活。
    评王见盘夸为一龙犬,竟如此感恩图报,甚是感动,决意给盘夸以重奖。评王问盘夸龙犬要什么赏赐,盘夸龙犬回答:“评王曾有令,谁能除去高王,谁就可以与公主成亲。我要求评王信守此诺。”盘夸龙犬的要求可把评王给难住了。不同意盘夸龙犬的要求,自己就失信于天下;如果同意盘夸龙犬的要求,岂不断送了公主的一生。评王左右为难,终日忧心忡仲。公主深被盘夸龙犬的行为所感动,评王的心事被她得知后,决心与龙犬成亲。盘夸龙犬与公主成亲后,双双进入深山老林。盘夸龙犬进入深山老林与公主完婚后,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位英俊少年。几年之中,公主一连生下六对龙凤胎。评王得知自己有了六男六女12个外孙,说不出有多么高兴,于是传下圣旨,敕封盘夸为瑶族始祖盘王。与此同时,评王还给自己的12个外孙分别敕姓为: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被敕赵姓的是第八子,名叫赵瑞封,封都尉补充国公。
    其时正值南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2年),赵瑞封出外独立谋生,居住南渡林子村。赵瑞封娶妻二人,大妻生子赵宗先,分下金香炉,小名大赵;小妻生子赵宗县,分下银香炉,小名小赵。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赵瑞封后裔迁至桂林落居。在桂林住了两代以后,赵姓瑶人又从桂林迁居到了广西平乐府东门八宝村住了一年。因避官祸,赵瑞封的后裔被迫迁出八宝村,迁到上五堡京子村,与另外七姓瑶人合居。赵宗先有子五人,赵宗县无后。赵宗先的后人之中出了两位著名的人物,他们就是瑶族人民的反清英雄赵金龙和赵福才。
    清朝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清朝政府加强了对瑶族人民的剥削,当时迁居到湖南江华居住的瑶人赵金龙和赵福才决定举行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两人秘密联络了近三千瑶族人民,以红布缠头作为义军的标志。起义军起事后,迅速占领了蓝山、江华、宁远、新田等地,并制定了“杀贪官、斩污吏、夺田地、扶贫苦”的政策,很快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赵金龙有勇有谋,率领起义军多次击退清军的围剿。第二年,清朝政府调集了湘、广、桂、黔四省的兵力,由户部尚书禧恩亲自坐镇指挥,对赵金龙和赵福才领导的瑶族人民起义进行大规模镇压。赵金龙和赵福才率领瑶族义军,与强大的清军浴血奋战了二十余天,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为中华少数民族中的赵姓家族历史,写下了辉煌而悲壮的篇章。

    壮族赵氏
    在清朝时期,壮族赵姓家族成员中出了三位有名的大学者,他们是广西宁明的赵克广、广西龙州的赵荣正和赵荣章。


作者:219.134.238.* (2007/2/5 10:06:26)   回复此贴
  回复:赵姓起源详析 第 9 楼

我也赵姓   QQ387623457

作者:60.180.94.* (2009/5/12 15:32:16)   回复此贴
  回复:赵姓起源详析 第 10 楼


作者:124.163.177.* (2009/9/26 19:27:4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0 每页5条 当前2/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赵氏论坛  执行时间:1,712.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赵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