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方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方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安徽庐江惊现明代大儒方孝孺后裔家谱《方何.. 第 11 楼

2006年4月2日,安徽省黟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方某某(族人),寄给我的一份他们家保存的老谱抄件,现摘录如下:  
方氏宗谱系: (黟县桐练支系)  
元  
宝 (始祖)  
  
福  
志  
  
音  
保(宝)  
  
福 锦 食 (兄弟三人)  

计 计 计 记  
得 寿 进 华 (兄弟四人都是方食的儿子)  
以下是方公寿(可能是方计寿,漏写一个计字)的分支  
:  
五世 方公寿 叶氏秀  
六世 方公社财 朱氏七  
七世 方公志友 汪氏高  
七世 方公志隆 吴氏  
七世 方公 虎(志友 志隆 虎是兄弟三人,但没说明他的后代.)  

八世 方公秋老 吴氏  
八世 方公示禄 程氏爱  
八世 方公长成 吴氏寿  
八世 方公示茂 江氏冬荣  
八世 方公示九(另一张示意图写成方示芝)  
八世 方公示寿  
九世 方公寿生 戴氏添  
九世 方公佛生  
九世 方公德九 万氏法  
九世 方公冬生  
九世 方公顺生  
十世 方公大社 江氏爱瑾  
十世 方公大发 江氏莲  
十世 方公大时  
十世 方公大来 余氏招  
十一世 方公世易 吴氏七 陈氏双喜  
十二世 方公有榜 宫氏喜凤  
十三世 方公嘉辉 余氏宝玉 杨氏翠英  
十三世 方公嘉耀 余氏阳弟  
十三世以下不再登载.


作者:maomaofang2008@yahoo (2008/11/30 22:46:40)   回复此贴
  回复:安徽庐江惊现明代大儒方孝孺后裔家谱《方何.. 第 12 楼

2002年在北京市出现的<方何宗谱>原序叙述了方德宗与俞允之女(或养女)二人生子四伯:曰通仲,曰道叔,曰远季,曰远道.迁江右,迁休宁,迁山西,惟通(公)由新安迁潜江(即庐江),居于城,方姓易何自通(公)始. <明崇祯宁海县志>525页,冯斗如写及明"松江府儒学申文" 中说:余德宗与俞氏夫人二人生了友直,友谅.友竹为继室许氏所生.与<方何宗谱>说法不一致.

作者:maomaofang2008@yahoo (2008/11/30 22:58:55)   回复此贴
  回复:安徽庐江惊现明代大儒方孝孺后裔家谱《方何.. 第 13 楼

2002年在北京市出现的<方何宗谱>原序叙述了方德宗与俞允之女(或养女)二人生子四伯:曰通仲,曰道叔,曰远季,曰远道.迁江右,迁休宁,迁山西,惟通(公)由新安迁潜江(即庐江),居于城,方姓易何自通(公)始. <明崇祯宁海县志>525页,冯斗如写及明"松江府儒学申文" 中说:余德宗与俞氏夫人二人生了友直,友谅.友竹为继室许氏所生.与<方何宗谱>说法不一致.

作者:211.138.201.* (2008/12/1 9:57:19)   回复此贴
  回复:安徽庐江惊现明代大儒方孝孺后裔家谱《方何.. 第 14 楼

何姓。去年,合肥青年何俊自称是方孝孺的第23世孙,并将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分馆收藏的一套28卷5万余字《方何宗谱》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作为证据。不过,中国人民大学明史研究专家毛佩琦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只凭借族谱这一个证明来断定自己为方孝孺的后裔还为时尚早,“还需要其他的旁证,况且族谱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北京晨报的武新和白明辉两位记者采访了毛佩琦这一位明史研究专家,并在北京晨报上公开报到过.

作者:211.138.201.* (2008/12/1 10:52:08)   回复此贴
  回复:安徽庐江惊现明代大儒方孝孺后裔家谱《方何.. 第 15 楼

何姓。2005年7月17日,合肥青年何俊自称是方孝孺的第23世孙,并将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分馆收藏的一套28卷5万余字《方何宗谱》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作为证据。不过,中国人民大学明史研究专家毛佩琦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只凭借族谱这一个证明来断定自己为方孝孺的后裔还为时尚早,“还需要其他的旁证,况且族谱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北京晨报的武新和白明辉两位记者采访了毛佩琦这一位明史研究专家,并在北京晨报上公开报到过.

作者:211.138.201.* (2008/12/3 15:19:3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1 每页5条 当前3/7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方氏论坛  执行时间:453.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方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