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费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费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江西望族——铅山费氏家族 已阅:6140 / 回复:9(楼主)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世时,曾赞誉过两个家族。北方的山西运城闻喜县裴氏家族。南方的江西上饶铅山县烈桥村费氏家族。

作者:费一亲 (2010/6/6 20:39:09)   回复此贴
  回复:江西望族——铅山费氏家族 第 1 楼

1959年6月29日,毛主席南下视察,在江西和省长方志纯有过一番关于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的谈话。毛主席说:“江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唐宋八大家江西就占了三家。临川的王安石、吉水的欧阳修、南丰的曾巩都是北宋有名的文人。”沉思片刻后又说:“你们赣东北的铅山有个费宰相,晓得不;”方志纯说:“没有听说过这位宰相大人。”于是毛主席便把费宰相的生平事迹情况说了一遍。并说:“这个人死后就葬在铅山。”尔后,他有些感慨地说:“江西有的县不是流传‘隔河两宰相,十里一状元’的说法吗,铅山这个地方就有这种说法。”接着毛主席站起来,深情地说:“铅山这个地方我没有去过。你们江西大部分地方我都去过,就是没有去过赣东北,有机会我是要去的。”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历史上铅山人崇文尚武,人才辈出。自唐开元年科举制始至清嘉庆14年的千余年间,江西省有16个县出了28位新科状元,其中从铅山走出的就有4位。在铅山就流传“隔河两宰相,十里一状元,一门九进士”之说,可见历史上铅山的文风之盛。毛主席赞赏的费宰相(名宏)只不过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费氏家族在明代影响却是久远的对于费氏家族的研究,历史学家曹国庆在《明代江西科举世家的崛起及其在地方上的作用——以铅山费氏为例》一文中称;“江西是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大省。明代铅山费氏凭藉科场上持续不断的成功,而成为‘西江甲族。科举世家’,在明朝中叶持续兴盛了近百年。费氏家族在明朝中叶先后走出了进士6人,举人11人,贡生23人,国子监学生17人。费氏家族秉承;‘惟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节俭为持家之基、清廉为做官之首’的格言,躬身力行、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赴科举蔚然成风,多次出现叔侄兄弟同榜提名的佳话。时人称其为“叔状元侄探花连登科弟,兄宰相弟尚书并作名臣。”又有“铅山不让燕山秀,费氏曾同窦氏芳。”的赞词。而费宏就是这个家族的领军人物。

作者:费一亲 (2010/6/6 20:39:59)   回复此贴
  回复:江西望族——铅山费氏家族 第 2 楼

费宏,字子充,号健斋,公元1468年生。铅山福惠乡烈桥费家人。13岁参加信州府童子试中秀第一名“文元”,16岁参加江西乡试中举人之魁“解元”,20岁上京城殿试中“状元”。在长达40多年的宦官浮沉中,历经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帝、辅佐两朝。

作者:费一亲 (2010/6/6 20:40:28)   回复此贴
  回复:江西望族——铅山费氏家族 第 3 楼

明正德六年(1511年)武宗帝念其忠于皇事,恪守职责,封授他正一品文渊阁大学士。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同时身兼户部尚书,从此进入明王朝内阁。费宏身为朝廷命官,敢于主持正义,革除弊端,指出当时国政中存在:政治上直言敢谏者得不到原谅。言官尽职者奏事得不到采纳,按律当罚者得不到惩处,罪证确凿者反而得到赦免。经济上朝廷用度无节,工役连年不休,畿内土地兼并,内库收纳逾倍。官仓无三年之粟,而冗食日增,京城无十万之兵,而赴工不止。凡此种种,有害于国政。

作者:费一亲 (2010/6/6 20:40:54)   回复此贴
  回复:江西望族——铅山费氏家族 第 4 楼

费宏身居高位,自然巴结贿赂他的达官显贵多,但费宏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早年宁王宸濠因有犯上作乱之嫌,被朝廷革除王府护卫之职,罚没屯田。费宏堂弟费寀在朝廷翰林院任编修,其妻娄氏是宁王妃胞妹。宁王朱宸濠欲利用亲戚关系,勾结同党钱宁密谋,到费宏府上,施经“币珍玩”相赠,想通过宏说情,官复原职。结果,受到费宏的断然拒绝,宁王又愧又恨。又以巨额金银财宝,交由钱宁和兵部尚书陆完贿赂朝廷权贵。但在费宏面前均没有得逞。当奏本转到内阁,费宏又陈述了不应复官的理由。从此宁王和钱宁,陆完对费宏恨之入骨,伺机报复。后来武宗帝终究听信谗言,还是下诏准奏宁王复职。费宏愤然相邀同在京城为官的堂弟费寀,一同辞官回乡。

作者:费一亲 (2010/6/6 20:41:22)   回复此贴
  回复:江西望族——铅山费氏家族 第 5 楼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闲赋故里,费宏不忘为家乡百姓筹福祉。他利用朝廷命官的影响,争取地方官衙的支持和百姓的参与,积极修水利,发展农业,短短的几年时间,费宏主持兴修了12华里长的“惠济渠”和数百米长“新成坝”。时至今日仍在发挥作用。“惠济渠”在县城河口镇郊外一段可灌溉2000多亩农田。进入城区,弯弯曲曲,穿街过弄,是数万民众日常洗刷的水源。同时也是古镇木结构民居永不枯竭的消防水池。“新成坝”建成后,筑坝引水,使坝下十年九旱的“火田坂”万亩农田旱涝保收。费宏也十分重视家乡的教育事业,出资兴办了“含珠书院”和“景行书院”,并亲自讲学授课正德14年秋(1519年)宁王宸濠假借太后密旨起事叛乱,叛兵从南昌出发,下鄱阳,攻安庆,直指南京。费宏,费寀两兄弟知情后,派人日夜兼程弛书禀告皇上。武帝急忙传旨令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出兵讨伐,王守仁采纳费宏兄弟商定的“先定洪州以复其巢穴,据上游以遏其归路,守要害以虏其穷奔”的破敌之计,激战43天,全歼生擒不可一世的宁王宸濠。判乱既平,朝廷众臣齐奏请皇上召回费宏复职。武帝从中吸取教训,自愧委屈了费宏。1521年准立颁诏书宣费宏入朝觐见,官复原职,同时加封护国少保。这是费宏第二次入阁。不久,武帝驾崩。世宗厚熜继位,改年号为嘉靖。1524年首辅杨廷和告老还,费宏继任内阁首辅,加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嘉靖六年二月(1527年)因同朝臣相张璁,桂萼等人由嫉恨而生诬陷,费宏再次离任回乡。嘉靖14年、桂二臣先后去位或去世。世宗及费宏忠诚,重新起用他为内阁首辅、并赐“旧辅之臣”银章殊荣。又下旨钦赐费宏家乡为“冠盖里”,亲授匾额一块。四个月后,费宏在京病逝,终年68岁。对此,世宗皇帝深为悲痛,罢朝一天并率文武百官前往首辅府向费宏遗体告别。追赠“太保”,谥“文宪公”。灵枢由继任首辅夏言(贵溪人)护送回铅山故里安葬。费宏葬礼按“九坛哀荣之典”吊唁。费宏在文学上也有建树,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湖东集”、“鹅湖摘稿”、“宸章集录“、“遗德录”、“浙愕录”等。其中有《费文宪集选要》七卷,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费一亲 (2010/6/6 20:41:5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费氏论坛  执行时间:121.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费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