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樊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樊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樊迟三问 第 6 楼

(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
这里又是同时问知与仁,然而樊迟开始没弄明白。按《论语集注》,曾氏曰:“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似乎又在说二者之不同。于是孔子再作解释。按《论语集注》,朱子曰:“举直错枉者,知也。使枉者直,则仁矣。如此,则二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可惜樊迟还是没弄明白。按《论语集注》,朱子曰:“迟以夫子之言,专为知者之事。又未达所以能使枉者直之理。”于是子夏再作解释,这才算说清楚了。知与仁原来是一致的。
以“爱人”解“仁”,倒也方便,然而是博爱吗?恐怕并非如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这是有亲疏先后之分的,由父母而兄长而朋友,然后才惠及众人。这是人之常情。将这种人所共有的情感推而广之,就能做到仁了。关于为仁之本的孝,再看一段对话。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钻,祖官反。没,尽也。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
孔子对“三年之丧”的论述,但求心安;在他看来,这是亲子之间不易的情感。可见,中国人的理性,既非可以算计的数理,也非可以逻辑推论的论理,而是从亲情人伦出发的情理、伦理。
(三)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按《论语集注》,朱子曰:“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之夷狄不可弃,勉其固守而勿失也。”
而“与人忠”,则是以己及人之道。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何为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何为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这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正是将对自己、对亲人的情感投射于外,爱人如己。
樊迟三次问仁,孔子三次回答。单独看其中的某一段,都觉得在情理之中;然而合起来看,要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却总难免牵强,通而未通,似是而非。学者们多有谈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概而观之,自成一说;然究之细节,或有捉襟见肘之叹。原因我在第二问最后已有论及,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不能算计的,也难以逻辑推之。一篇好的文章,自然是要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了。然而孔子述而不作,他一生潦倒,也没有机会去拿学位、评职称,终于将人类这真实美好的情感贯彻到底了。  



作者:樊姓 (2007/8/20 1:52:10)   回复此贴
  鸿门宴与樊哙 第 7 楼

汉元年(前206)十二月,项羽率军至函谷关。见关门禁闭,又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大怒。于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准备讨伐刘邦。此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刘邦有兵1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谋士范增劝说项羽立即攻击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素有交情,当夜策马至刘邦军中将范增的计谋密告张良,劝张良赶快逃避。张良马上将情况告诉刘邦。刘邦请项伯从中调解,项伯要求刘邦第二天到鸿门。随后,项伯连夜赶回鸿门,劝说项羽。项羽认为项伯所说有理。第二天早晨,刘邦亲自来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三次举起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于是指示项羽堂弟项庄来席前舞剑助兴,意在击杀刘邦。项伯见此情况,也拨剑起舞,并经常用自己身躯保护刘邦。张良也离席去叫樊哙,樊哙携带剑盾闯入军门,指责项羽要杀有功之人。后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脱身。

作者:樊姓 (2007/8/20 1:52:41)   回复此贴
  五赞樊哙《鸿门宴》 第 8 楼

“樊哙闯帐”是《鸿门宴》中一个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片段,太史公用如椽巨笔,饱蘸激情,四方着墨,八面铺彩,为我们刻绘了一个忠勇神武、足智多谋的英雄好汉的形象。捧读原文,悬想情境,依循思路,剖析文心,不难发现,司马迁于刀光剑影之下隐藏赤胆忠心之志,于从容平静当中满蓄击节叹赏之情。具体而言,我以为太史公对其心目中的英雄樊哙钦赞有五:  
一赞其忠。鸿门宴上杀气腾腾,危机四伏,刘邦命悬一线,张良趋出告急,然而未等张良开口,樊哙已从其匆匆步履中窥知鸿门宴上已是剑拔弩张,险象环生,焦急关切之情不由冲口而出:“今日之事何如?”没有寒喧,没有客套,有的是一份忧虑,一种机警,一颗赤胆忠心。当得知“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时,樊哙迫不及待请命:“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寥寥十字,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其势之迫,其性之急,其情之切,足见樊哙与主公生死与共、患难同当的君臣之义。平淡、简洁的两句话凸现了樊哙急人(主公)所急,忧人所忧,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耿耿忠心。  
二赞其勇。心急如焚闯军帐,奋不顾身救主公。军营帷帐之内,主帅宴饮之时,肯定是重兵把守,层层设防,卫士交戟,刀剑如林。可是,十万火急之际,生死存亡之时,樊哙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闯龙潭入虎穴,也在所不辞,义无返顾。只见他“带剑拥盾”,侧盾冲撞,一路闯去,所向无敌。“卫士仆地”,“欲止不内”,可见酒宴布控严密,戒备森严,犹如铜墙铁壁一般令人望而却步,又从侧面烘托出樊哙单枪匹马勇闯军帐的强悍骁勇。三句话,三个动作,或正面,或侧面,勾画出樊哙横冲直撞,粗豪威猛的勇武形象。  
三赞其威。“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几句话运用夸饰的手法,漫画的笔调,描神绘态,神韵十足,气势充沛。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樊哙的形象:火冒三丈,怒目圆瞪,热血沸腾,情绪亢奋,直视项王,咄咄逼人,怒发冲冠,忍无可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完全是一个眼露凶光,面带杀气,威震敌胆,怒杀万夫的彪形大汉。他的威猛,他的霸气,他的凛然无畏,他的气吞万夫,被太史公刻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四赞其壮。樊哙带剑拥盾,直闯军帐,说轻点是莽撞无礼的举动,说重点是武装挑畔的行为,项羽对此却不怒不责,反而一再称其为“壮士”,还赐酒,赐肉,赐坐,这种反常的表现一者见出项王糊里糊涂,敌我不分;二者见出项王坦荡直率,光明磊落。他看重的不是不共戴天,铲除异己,而是粗豪勇武,坦率直爽,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好汉,他怎么能不对眼前这位突如其来的力敌千钧,气雄万夫的壮士钦羡有加呢?项羽的钦羡、赞赏从侧面烘托出樊哙的威武豪壮、霸气逼人。有意思的是,文中还写了一个樊哙吃肉的细节。“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羽赏赐给他的是一大块半生不熟的猪腿,樊哙当即倒扣盾牌,放下猪腿,拔出宝剑,把猪腿切成几块,几下功夫,狼吞虎咽,“消灭”得干干净净。如此粗豪勇猛,如此干脆直爽,怎么能不让胸无城府同样直率爽快的项羽深深佩服呢?  
五赞其智。樊哙不仅仅是一个忠勇可嘉、威壮可贾的勇士,更是一个机智干练、能言善辨的智士。这一点从他义责项羽的一番慷慨陈辞当中可以看得出来。樊哙喝酒壮胆,借酒发威,吃肉壮志,志在必得。他瞅准时机,巧妙发难,一番理直气壮、滴水不漏的陈辞让项羽心服口服,无言以对。先数暴秦之罪,“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虎狼之心,残暴至极,天人共愤,实则暗刺项羽杀人如麻、血腥发家的累累罪恶。再忆怀王之约,夸沛公之功,“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关。”暗指项羽背信弃义,平庸无能。次表沛公之德:“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刘邦约法三章,自律律人,雍容大度,知恩图报,映射项羽目光短浅,气量狭小。最后假以推心置腹之语,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前硬后软,引君入瓮,最终满足了项羽沽名钓誉之心,刚愎自用之志,彻底摧毁了他“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那份怒火和霸气。  
一番煌煌大论,几度欲擒故纵。寓假于真,藏虚于实,貌似理直气壮、推心置腹,实则一派谎言、混淆视听。说者信口雌黄却能滴水不漏,以假乱真却能瞒天过海;攻心战术,旁敲侧击,句句中的,字字含刺,真是说者见智取不见仁,听者沽名且钓誉。慷慨陈辞之中有隐喻,有引用,有伪饰,有托辞,思虑周密,论辨有力,足见樊哙反应之机敏,胸怀之韬略,头脑之机巧,语言之精彩。  
综上所析,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迁用少而又少的文字描绘了“樊哙闯帐”这一精彩片断,又用精而又精的笔墨描绘了武士樊哙的言行举止,然而,透过这些简洁精炼的笔光墨影,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神气活现的英雄形象,他竭尽忠智,威而有胆,勇而有谋,实在值得司马迁,也值得千秋万代的人们为之高歌一曲。

作者:樊姓 (2007/8/20 1:53:28)   回复此贴
  樊哙与双关对联 第 9 楼

双关: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的关系,使一幅对联的上下联,分别具有表里两重意义或关涉两件事的,叫做双关。往往表面的意义是次要的,寓意才是主要的。有时表面的意义是为寓意服务的。
许多文人墨客喜欢构想双关对联,因此,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不少,举例: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这是一幅匠心独具、含蓄且诙谐有趣的双关对联。根据双关对联表里两重意义的特点,我们分上下联叙述。
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的表面意思是:两条船并行,一只是靠橹拨水使船前进的,另一只是靠帆借风推动前进的。靠橹使船前进的速度,不如靠帆借风推动前进的速度快。但对联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是:鲁肃不如樊哙。“橹速”是“鲁肃”的谐音,“帆快”是“樊哙”的谐音。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的名臣,文官。樊哙是汉朝刘邦的大将,武官。言下之意是文不如武。
同样的道理。下联的“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的表面意思是:八种乐器一齐鸣奏,笛子的声音难以赶上箫的声音,因箫的声音低沉,传的距离比笛子声音远。实际里面所含的意义是:狄青难比肖何。“笛清”是“狄青”的谐音,“箫和”是“肖何”的谐音。狄青是北宋名将,武官;肖何是汉朝刘邦的名臣,文官。言下之意则是武不如文。

作者:樊姓 (2007/8/20 1:53:52)   回复此贴
  樊氏家族分布 第 10 楼

四川 宜宾草池
曰必* 伯* 、永* 大山、一子* 仕如、良廷万水林、殿德显忠贞、朝元上继承、维怀宗公远、世代绍家声宜宾始祖曰迁,系江西怀韬公十七世孙。
樊暑是曰迁12代,俸公后裔
从俸,敬,守分之,俸去了货市镇,敬去了简阳,守就去了草池
我们曰迁入川后没有按江西字辈取,在五代的俸,敬,守各自有自已的字辈,在嘉庆年,樊启作才统一了上20个字就是到殿字辈,樊招暮统一的后20个字
联系人:樊青(樊显达)四川宜宾
QQ:512718090
宜宾 合什镇
“樊氏七雄”·清代。《宜宾县志》(待考)
联系人:樊元江 QQ:13931284
沈阳(不详) 世克祥钟文;景兆裕振泽;广纯锡昭维;永德庆铭嘉; 沈阳《樊氏宗谱》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迁自山东省莱州府掖县大槐树村至关东凤凰城市,兄弟二人分立户于上河湾后七家屯,弟松树嘴子。 樊景德
扬州 春廷(庭)加金 樊加忠
东北(不详) 崇正成先业,广大立三纲。。。世纪昌期,家强谱印  
铁岭市西丰县 永德秀 先祖名讳成有,生起、顺,后生永字辈爷爷五人,后德字辈及我等秀字辈,下辈姓后单字。据说是下关东从关里来此,又说来自小云南  
湖北 恩施咸丰 正志传家宝,修德立身基;希圣成天道,尊贤重儒师 父辈随军迁自襄樊 樊明
玉店边元、文学思正、(孝顺/忠后/世理)传家 曾祖(樊文斗)迁自信阳商城 樊正萍
襄阳 聪万添(字从玉)(材/自/应)、在(之/可/继)(字从木/廷)(世/文/世)(正/孔/正)、(培/大/大)(丕/光/光)、道德周允显家声楚克昌本源延汝国诏述焕文章 先祖讳聪,由河南汝宁府磪山县玉石碑迁到湖北襄阳府东津湾,而后迁至南漳马良坪。 樊(显)勇
黄冈 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惠,共肃宣慈和,懿美元凯世,宽栗柔愿恭,立志敬驯毅,直温简廉刚,塞疆彰常义 迁自江西怀滔秀二公分支 樊哲祥
湖南 张家界 金学传世永文章定能云 樊世界
长沙、宁乡、新化、安化、邵阳、溆浦、益阳、湘潭 辛元明宗福再昌永太荣华富贵兴旺加爵禄。。。(参见BBS论坛) 明洪武初(三年,1370)始祖庚秀(昌盛支宗理之子)字岐山公者同弟庚七庚八由豫章迁湖广卜居上湘地名黄莲潭(长沙湘乡三十九都娄底),越一传而辛礼公更迁本邑(娄底)城黄莲坪 樊景雄
山西 汾阳 先春发应、衍继廷元、树振光成、大开锦其、旺石彦兴、钟善主麟  
山西陕西 上党、陕西商洛安县、陕西镇安 毕志有学全,开月明光照,普天皆同庆 出自山西上党,从上党迁到湖北樊城后,因逃难,樊龙樊虎两兄弟和一帮人从樊城出发后,到湖北陕西交界的“毛家沟”(今陕西省镇安县茅坪镇顺利村)。。其中,毕志有学全,开月明光照”十辈和湖北樊城相投 樊明韬  
山东 菏泽成武县、郓城 肇(兆)庆祥(铭(明)/光)(祜(护)/廷)(遵/宪)(延/恩)(仰/庆)毓彰道宏。。。(参见BBS论坛) 樊诚(樊迟第60代孙)为郓系樊姓一世祖,其子樊敬(五子琦、瑛、珩、瑄、玘),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升为刑部左侍郎,居官40余年,其曾孙樊继祖(1480年—1558年)明嘉庆年间先后任兵部、工部两部尚书。据家谱记载,樊诚于元朝未年由河北临漳县展转到山东郓城。 樊恩民
山东临沂郯城、江苏徐州邳县 明熙贤自远,家声继士(世)昌 大约公元1800-1850年从江苏徐州邳县搬到枣庄。这一支来源有以下几个说法:1、郯城说;2、安徽说;3、江苏徐州沛县说;4、山东滨洲说;5、河北说  
凤城 广喜万金志本  
聊城 虎遵继怀调天钊大守汝君东进思玉兴洪宗士廷文建正方宣(玄)源(元)苏继昌宁合南光哲台贵山涧章 始祖樊公讳虎字神威南式位  
青岛胶南市六汪镇 洪顺福(耀)泽(明)建(子)传友本源 先祖克成公于明永乐二年由海州迁到六汪镇 樊***
广东 广州府新宁(台山)县海宴都世居白石村番禺、东莞、顺德、香山、新会、新宁、新安 洪祖武禘日恩景、我道子观世东敬、国学启廷文章显、达德才华万有成、朝圣可立同英起、基业荣昌乐泰宁 始祖之源,属南雄府珠玑巷。始祖太祖翁洪亮、祖婆钱氏携家奔迯,经至广东广州府番禺县地龙眼洞歇住,四代至五世祖日胜翁始迁新宁海宴白石村安居乐业,开啚册籍四世祖讳名随带海宴承祀安居数代同享升平。  

作者:樊姓 (2007/8/20 1:55:0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7 每页5条 当前2/12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樊氏论坛  执行时间:4,882.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樊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