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题: 当代丁姓人物 |
已阅:7417 / 回复:10(楼主) |
丁保琪 1952年10月生,湖北蕲春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漕河镇夏漕居民委员会总支书记,经济师。1970年8月~1975年11月在生产队任会计员;1975年12月~1979年2月任大队粮食主任兼出纳会计;1979年3月~1982年3月任大队主办会计、党支部委员;1982年3月~1984年9月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84年10月~1990年12月任村民委员会主任;1991年1月至今任居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近10年来他带领全村干群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依托城镇区位优势大做城镇经济文章。199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突破2.5亿元,向国家缴税350万元,集体纯收入300万元,人平均纯收入3000元,他先后被省委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县第九、十二届人大代表 丁从容 工程师。男,1971年11月生,江苏人。毕业于南通工学院。现任南通长灵公司总裁。主要业绩:经过潜心研究,反复实践,终于研制出中国第一种有照明装置的书写笔,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照明装置的书写笔涉及一种书写器具,有笔头、笔杆、笔套。笔头与笔杆螺纹连接金属笔杆内装有导线绝缘片。电池和导电金属套管,与导电金属套管连为一体的弹簧片与金属笔杆内壁接触,灯珠装在灯珠座内,灯珠座通过绝缘体装在灯罩壳内,与灯珠座连为一体的导电金属连接杆一端与导线绝缘片连接。该书写笔能在黑暗中用作书写时照明,也能用于一般书写或照明。面向新的世纪,作为长灵公司的总裁,决心再接再励,决定在文化用品领域有更新的突破。于1999年7月份开始研制一种“生物墨水”,它具有抗感冒、防蛀虫、提神等功效,届时希望国内外对此感兴趣的客商与我们共同合作开发,本公司还有艺术品之类的创新与开发,热枕欢迎海内外朋友光临指导,并以新的工作成就,与海内外朋友共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丁德年 1947年7月生,湖北鄂州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黄石市总工会主席。1968年12月—1970年6月为下乡知青,1970~1983年在黄石市锻压机床厂工作,历任设计科副科长,厂党委副书记等职;1983年12月~1988年3月任市机械工业局副局长,1988年3月~1999年4月历任黄石市黄石港区常平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1994年4月至今任黄石市总工会副主席。1998年12月当选为黄石市人大代表。 丁凤玲 女,1955年7月生,湖北武汉人,高中文化,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湖一居委会主任。1977~1992年在湖北油泵油咀厂工作,1993~1997年6月在武汉汽车制动泵厂工作,1997年7月至今在湖一居委会工作。1987年获全国职工法律知识竞赛三等奖。 丁凤霞 女,1963年3月生,湖北天门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天门市信访办公室干部。1998年12月当选为天门市第四届人大代表,1981~1983年在天门纺织品公司工作;1983年~1984年6月在天门市商业局工作;1984与7月~1985年8月在天门县信访办工作;1985年9月~1987年7月在天门师范干训班学习;1987年8月至今在天门市信访办工作。1995年9月~1995年11月在天门市委党校专于班学习;1995~1998年7月在首函授学院经管班学习。她自1984年调到市信访办公室以来,十五年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荣获优秀和先进奖励,她的事迹曾在1989年《湖北信访》杂志中介绍。
|
|
作者:59.40.41.* (2007/2/3 11:04:32) |
回复此贴 |
|
丁凤友 1944年10月生,湖北保康人,初中文化,湖北省保康县寺坪镇皮家坡村主任,保康县第十三、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8月至今在村务农,1988年3月任皮家坡村治调主任,1992年5月任皮家坡村主任。 丁际雨 1955年3月生,湖北罗田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1971~1982年任小队队长;1983~1993年任小组组长;1993~1995年任新铺村委会副主任;1996~1997年6月任新铺村委会主任;1997年7月至今全面主持新铺村党务和村委会的工作。从1996年至今,加强了村组干部一班人的团结,与镇党委、镇政府保持一致,认真开展村级工作,带头完成村级各项任务,扭转了后进村的落后面貌。1993~1997年连续五年年终总结被三里畈镇评为模范干部。 丁克卫 1957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仙桃市胡场镇党委书记。曾任市第四届人大代表,1998年12月当选为仙桃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丁庆魁 1959年12月生,高中文化,湖北麻城人。1997年1月参加工作,1997年至今任凌家垸村委会主任,改革意识强,工作积极主动,在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牢记群众疾苦,大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积极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为该村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丁桃香 女,1958年2月生,湖北麻城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75~1980年12月在黄土咀小学任教,1981年12月至今任黄土咀妇女主任,村委会副主任职务。工作大胆积极,任劳任怨,不徇私情,敢于碰硬,勇于吃苦,乐意细致做群众的工作,不怕得罪人。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庭院经济,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曾经当选为麻城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
|
作者:59.40.41.* (2007/2/3 11:04:52) |
回复此贴 |
|
丁天早 1957年6月生,湖北南漳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南漳县李庙镇五渡沟村党支部书记,南漳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1982~1983年3月任村民兵连长;1983年4月~1999年1月任村党支部书记。 丁万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男,1941年9月生,湖北枝江人。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任核工业西北地质二0八大队副总工程师。主要业绩:参加工作30多年来,先后在二机部西北182大队9队、核工业部西北地勘局213大队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西北地质局208大队从事铀金地质、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历任技术负责、技术副队长、项目负责人、总工办副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主笔编写项目设计书、地质报告和科研报告20多份,发表学术论文和铀金地质译文10多篇,其中“甘肃省乌鞘岭以东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其铀矿远景研究”获国防科工委地质科研成果四等奖;“中国北西部地区伟晶岩伟晶状花岗岩分布产出地质环境及成矿远景研究”和“内蒙古二连盆地铀成矿地质环境研究”分别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新疆南天山铀矿带综合区调”获局级地质成果一等奖;“努和廷矿床伴生元素资源评价”获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二连盆地与蒙古中新生代盆地地质及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对比研究”及“内蒙古中部地区伟晶岩地质特征及与铀矿化关系”分别获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努和廷式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水与铀成矿作用探讨”一文先后被选入《中国铀矿研究成果荟萃》、《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中国改革与发展文鉴》等书。1996年其被核工业西北地质局评为“八五”期间科技进步先进个人,1997年被编入《中国地质矿业家列传》。近几年主要研究古河道型铀矿,主编有《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工作手册》等。 丁武国 1955年6月生,湖北宜城人,回族,高中文化,湖北省宜城市流水镇余棚村三组会计。他所在的组是一个回汉杂居的村民小组。担任人大代表和组会计职务以来,他能积极参政议政,积极为该组回、汉居民脱贫致富出主意、献计策。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该组家家户户兴起了养羊、养牛热,为全镇发展畜禽养殖业带了个好头。与此同时,他还牢记职责,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化解回汉两地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为该组的稳定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12月当选为宜城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丁秀玲 女,1952年10月生,湖北钟祥人,中专文化。1975年9月~1980年1月任钟祥县丁坪小学教师,其间在荆州师范进修两年。1980年2月~1990年8月任钟祥市磷矿中学教师。1990年9月至今任钟祥市双河镇职中教师,荆门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
|
作者:59.40.41.* (2007/2/3 11:05:36) |
回复此贴 |
|
丁艳芝 女,1963年4月生,湖北谷城人,高中文化。1994年参加工作,历任谷城县庙滩镇蒋家套村二级会计,现任蒋家套村妇代会主任,系谷城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她任村妇代会主任以来,能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钻研本职的业务知识,带领该村妇女开办儿童家长学校,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使广大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成了一支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1997年被镇妇联评为优秀妇女干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碰硬,做思想工作细致周到,使该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98%以上,应上环、结扎落实率分别达到100%,计划生育率达100%。由于她的努力工作,使计生工作老大难村一跃成为先进村。在1998年考核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合格村”,她被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充分发挥了一个妇女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 丁 一 男,1958年3月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怀柔学校。主要业绩:研制出一台国家专利“自供水园艺容器”,填补了国内空白。一种“自供水园艺容器”,在土壤容器上设有多个土壤润湿器,该润湿器呈直立的筒形,内装微粒填充物,润湿器底部设有进水孔及进水绳线,侧壁设有供水孔及供水绳线。供水绳线将蓄水器中的水,肥吸至润湿器中,再由供水绳线输至土壤中,使土壤保持均匀湿度,可几日至几周不用浇水,并可根据不同花卉疏散的需水量,调整润湿器的供水量,使植物易于栽培和正常生长。 丁玉玲 女,1963年9月生,湖北黄陂人,高中文化,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县大潭村会计,武汉市第十届人大代表。1996年5月任村会计至今。 丁玉英 女,1963年3月生,湖北沙洋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82~1984年在荆门县五里镇枣店小学任民办教师,现任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铺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会计员。是荆门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丁玉永 1965年11月生,湖北郧县人,回族,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清凉寺村党支部书记,湖北省十堰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清凉寺村小学民办教师、村团支部书记等职。 丁育新 男,1970年11月生,上海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函授)。现任大连荣华电磁铁厂厂长。主要业绩:研制出一种“安全型电磁起重机供电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该安全型电磁起重机供电装置,主要用于各类电磁起重机上的起重电磁铁的励磁控制,它除了能实现停电保磁(切换后备电源)功能外,还能保证在励磁主回路中任一根供电线故障的情况下,电磁铁正常励磁,同时向操作者报警,并报知故障位置。由于对起重设备而言,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性能,所以该系统的技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个人已创办了生产该专利产品的企业,产品已发展到第二代。新开发的系列产品大量采用IGBT、SSR等先进的电力电子器件,使整机具有安全可靠、体积小、自重轻、外型美观等诸多优点。
|
|
作者:59.40.41.* (2007/2/3 11:06:00) |
回复此贴 |
|
丁芸孙 研究员。男,1929年8月生,浙江湖州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现任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系中国金属协会理事、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国际薄壳与空间结构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业绩:曾设计预应力多边形屋架及60M预应力屋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曾主持设计上千座大型网(壳)架及大跨机库屋盖,其中有些工程是国内跨度最大及较先进的设计。空36厂1#机库40M网架是国内第一个设计与试验研究的螺拴球网架,为全国推广螺栓球网架创造了条件。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设计金质奖。随后中原化肥厂58M筒壳、深圳体育场环形看台网架、珠海体育馆88M球壳等均是国内当时最先与最大的同类结构。厦门太古飞机库二座各155M及157M拱架预应力拉杆网架的杂交结构,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结构设计一等奖。打入国际市场的工程有约旦哈桑体育城67×74M网架及看台、新加坡PSA仓库网架,阿联酋游泳馆42×66M网架及尼泊尔会议厅等十几个工程。曾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并因工程设计有突出贡献获政府特殊津贴。 丁运莲 女,1938年1月生,湖北黄陂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善家居委会主任兼书记。1953~1955年在铅筒厂工作,1956~1960年在跃进农械厂任工会主席,1960~1970年任江南橡胶厂党支部书记,1970~1972年任汽车零件厂党支部书记,1972~1976年任新华织带厂党总支书记,1976~1993年任江汉区妇联会副主任、江汉区工会副主席,1993年至今任现职。 丁振东 工程师。男,1947年9月生,江苏人。毕业于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现任职于江苏江淮动力机集团。主要业绩:研制出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功率单缸柴油机使用的油门,既可横向操纵又可纵向操纵的新型齿轮室盖,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发明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二项专利。实施这一专利的上市公司江苏江动集团的主产品ZH系列柴油机,由此形成新的销售热点,当年销量递增20%,两年来总销量已达百万台。此外,其先后多次参与开发和研制新型柴油机,其中承担主要设计任务的TY95系列轻型多缸直喷式柴油机已被纳入国家内燃机系列型谱,并获得市级科技成果奖,其撰写的论文曾被国家级权威检索刊物摘录。 丁仲勋 女,1948年2月生,湖北麻城人,初中文化。1982年4月至今担任朝阳河村妇女主任。任职以来,她一向对工作兢兢业业,以工作为重,只要是分给她管的工作,一向不落后于其他男同志。在村妇女工作中,她经常到妇女中去调查座谈,解决了妇女中存在的不少的难题,使广大妇女对她很信任,也都支持她的工作。多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因妇女工作搞得比较扎实,1994~1995年度被麻城市妇联评为“先进妇女工作者”。
|
|
作者:59.40.41.* (2007/2/3 11:07:12) |
回复此贴 |
|
乡贤丁扬斌先生传 侯尚培 撰 先生讳光训,号扬斌,以号行。生于1892年,卒于1965年,贵州省黔西县白坭田人。公少年聪颖,四岁时开始从父方策先生读书,因聪慧敏捷,记忆超人,又从师张孝敬等,五岁能对对,十一岁能作诗,成为方园百里有名的“小才子”。 先生幼年失父,家贫无力向外求学,十六岁时被乡贤贵州省议员、同盟会员侯仲章先生聘为家庭教员,于是扬斌与仲章共同研讨,写诗作文,仲章先生又为之提供大量图书,两人遂成为知交朋友。时凹水拨贡陈攸溪先生应白坭田侯府之聘在侯府教学,扬斌先生遂向陈先生求教,日教学童,晚向先生求学,诗文大进。在陈侯两先生鼓励和支持下,扬斌先生遂决心向省城求学。 在侯仲章先生和众乡亲的帮助下,民国初年,扬斌在贵阳读模范中学,经侯仲章介绍,加入了同盟会。1919年“五四”运动,他作为唯一贵州学生代表到北京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先生在贵阳模范中学读书时,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又因仲章先生在省府之关系,贵州省政府资助他到北京读书,先后就读于北京法政大学、干部大学,后又转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冯玉祥先生部,先后任炮兵团长、少将旅长、边防司令、师长、陈西省政府秘书长,曾到苏联考察,曾代表第二集团军到南京同蒋介石谈判,蒋冯合作后,先后任南京中央财经委员,西南编遣员,并任教于蒙藏学校(又称边政学院),中央政治学校等。 扬斌先生在三十年代初期,曾专心著述,编写教材。他精选历代诸子百家经典辑成《学术文》,信、令、檄、榜名著辑成《应用文》,古代诗词歌赋辑成《美术文》,作为国文教学的教材。他的这份油印教材一直到他回乡后的教学中仍然使用。他著的《四万万建国方略》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将介石认为丁扬斌先生奢谈国政,“建国方略一类的书,只有孙中山先生才有资格写”,方略被查封。又因扬斌先生在教学中有反蒋言论而被捕监禁四十天。抗日战争开始,南京失守。扬斌先生同妻小回到贵州,在贵阳花溪女中任教。一九四一年回黔西任教于黔西中学。又联系乡中热心人士侯廷模、侯伯猷、丁培之、侯季美、侯仲权等先生续办农文小学。一九四四年在故居设私馆,直到解放时期。他的私馆的学生来自大定、织金、清镇。黔西各区乡前来求学的也不少。为几个县培养了数百名人才,为建立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建国前夕,刘少奇,李济深等写信要先生进京参加国家大政,先生因年高身体不好未能前行。 一九五六年,扬斌先生年过花甲,仍锐意振兴家乡教育。在自己的住宅创办“工农中学”。一时清镇、大定、织金、金沙学生云集。数百名学生集中在白泥这样一个角落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又兼五十年代初期学校多数为公办,民办中学还没有开先例,县政府派县教育科几次动员、劝阻,令其停办。 建国后,扬斌先生任县人民政府委员,贵州文史馆馆员。扬斌为收集整理贵州文史,调查少数民族教育,勘查农田水利工程,向政府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一九六五年九月,扬斌先生逝世于白坭田住宅。黔西县政府派员治丧。学校师生、生前好友、乡邻乡亲频频哀掉。灵柩深葬于宅之北三十步。后人为之修墓立碑,上刻生前自拟的《墓志铭》: 生原是苦头,死方为休息。家真天上住,误向地球游。 臭骨由它朽,香风自此幽。凝城端正气,散解万方愁。 扬斌先生一生爱好吟诗作对,写有大量日记。“日记”二十余册,“过去的我”二册遗留其孙丁厚煌手中。亲笔手抄诗集一册在孙德邻医生手中。 侯尚培 撰 公元二零零六年十一月 |
|
作者:222.87.72.* (2007/8/15 20:34:42) |
回复此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