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翁姓是汉民族翁姓的组成部分。南宋直阁院大学士文天祥在六安《翁氏宗谱》创修序言中曾指出:翁氏“出自轩辕,姓本周姬”,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探索翁姓渊源,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关于翁姓源出有两种说法较为普遍,一是以人受姓,二是以地受姓。 以人受姓是:据胡先生《中国姓氏寻根》一书所载,“翁姓祖系西周王朝周昭王的庶子,出生三朝(天)仍两手握拳,旁人掰不开,周昭王一掰即开,见左手纹像个‘公’字,右手纹像个‘羽’字,合起来成个‘翁’字,周昭王于是给幼子取名为‘翁’,‘翁’的后代也以‘翁’为自己的姓。”以人受姓这个故事太神奇了,简直让人不可信,一个婴儿哪有那股劲儿,幼嫩的小手哪有那么多的手纹清晰所见,因此这个故事也只能是传说而已。 以地受姓,既符合逻辑性,又符合历史性。西周为了巩固政权,实行大规模的封侯建制。《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二十八年》又说:“其兄弟之国十之有五,姬姓之国有四十人”。同姓的诸侯都是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后裔,多由周公摄政时分封的。周成王、周康王以及周昭王因循周初封侯建制,代代效仿,也分封子孙。昭王“庶子”受封于翁山,也是常理之事。翁山,又称翁洲山,后又称舟山。历史记载“封邑”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据《汉书·地理志·吴地》载:“会稽海外东八,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因此,西周时昭王“庶子”受封越之东境翁山也是合乎情理的。 关于何人封“庶子”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昭王直接封“庶子”。见常熟翁氏族谱序载:“翁氏之先,出于姬姓,自昭王封庶子翁山,因以命氏。”二是认为穆王封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可考六安翁氏宗谱序载:“周昭王在位时,浙江翁山,本徐偃王故地,‘其君禹后’,非姬姓之国,然始终‘致贡于周’,昭王不可能再封‘庶子’到翁山。公元前1001年周穆王即位,在公元前985年(穆王十七年)灭了徐偃王后,统一了东南后才有可能封他母弟‘公’为翁山君,采食翁山。这块土地。”公是翁姓受姓始祖,翁山是翁姓第一发脉地。 目前,全国翁姓有数十万人,列总人口177位,但分布较为广泛,尤以我国东南部等省以及港、台地区和东南亚诸国为多。六安翁姓人口有3万多人,主要分布裕安、金安、霍山、金寨、霍邱等区县。 六安翁姓主要有“卫翁”、“明翁”两大世系和散居各地的外地的翁姓世系。“卫翁”是明代万历年间,来六安任安丰卫督卫使,后在六安下户的骠骑大将军翁,由他繁衍的后代,统称“卫翁”。“明翁”是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任海宁(当时属明州管辖,明州今宁波)令的翁豳,由于他不满秦桧卖国求荣、丧权辱国,辞官不做,来六安过隐居生活的。由他繁衍的后代统称“明翁”。“明翁”世系又分三个支系,即豳公12世孙、长房翁永益,承袭老谱,居分路口镇四周;豳公12世孙、二房翁永信、另立谱牒,居西河口至下铺桥一带;三房翁永聚,也另立谱牒,居东桥、翁墩一带。 “明翁”和“卫翁”。都是受姓始祖——翁的后裔。“明翁”迁六始祖翁豳,上溯9世是翁则。“卫翁”迁六始祖翁上溯21世亦是翁则。“明翁”和“卫翁”是可联谱的,即“明翁”的“国大本可美元良士”与“卫翁”的“正大维怀朝选贤良”的世序相对应。 六安翁姓子孙在历朝历代的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中,有的为了避开战乱,有的为了生存和发展,曾经先后30余次向外迁徙,散居祖国各地,大江南北乃至海外诸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