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武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武氏修谱内参·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1) 已阅:3486 / 回复:1(楼主)

主 题: ·武氏修谱内参·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1)2013.6.7重新发帖前已阅:42+52 / 回复:0(楼主)

·武氏修谱内参资料·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
    千百年来,数十部史书、资料记载,归纳起来,我武姓氏源大致有五:
    其一,出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朝的京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西南)也遭破坏。周幽王之子宜臼受申、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部)即位,不久又迁到雒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据传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从一落娘胎手掌上便有一片特别的纹路,形状就像一个“武”字。周平王便赐其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也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氏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其二,出自子姓。据《世本》记载:“殷王武丁伐鬼方,元功章炳,勋茂王室,官族分析,因以为氏,武氏其后也。” 《汉·敦煌长史武斑碑》上也有类似记载。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宋国建于西周初期,建都于今河南商丘,君主是子姓商朝的后裔)戴公之子司空,在公元前765年继位,在位十八年,死后谥号“武”,史称宋武公。他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是为河南武氏。
    其三,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又据《万姓统谱》云:夏代有诸侯国武罗国,后来国亡,武罗子孙以国为姓氏,后简称武氏。
    其四,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西汉称武隧,东汉时改为武遂,晋置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为武强,简称武氏。
    其五,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一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曾被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便以封爵“武安”两字为氏,称武安氏。二为周顷王之孙姬满之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今河南郑州一带),而以封地为氏,称武疆氏。据有关学者考证,武安氏和武疆氏的后裔陆续改姓了单字的武氏,这两个“武”字开头的复姓也就不多见了。此外,还有出自唐代被赐武姓和冒姓的后裔。
    由此而知,武姓家族的组织情形非常之复杂。有周平王之后裔,殷王武丁之后裔,夏代大臣武罗之后裔,春秋时代宋武公之后裔,复姓改单姓和唐代被赐武姓及冒姓之后裔。武姓家族组织如此庞大,要追溯本家族的历史渊源,确实是件难事。
    山西省孝义黄龙武氏东俸族人、太原市公交总公司原高级工程师武俊照先生,在其新浪网“武氏族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沛国武氏〔郡望〕究竟是否属殷王武丁的后裔》的文章,十分肯定地讲,全国武氏都是武丁的后裔。先生是天下整合武姓氏源的第一人,我佩服先生的勇气和胆量,也佩服先生为了需要能做那么多的功课。
    我之所以对先生有那么点了解,是因为我于年初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花128元购到了一本武立贵和先生共同主编的2002年版《武氏族谱》。我也有跟先生当年一样的修谱冲动,想用先生的这部族谱作个参考、借鉴,但我还是失望了。族谱体例先不说,就其考证篇内的种种说法与做法便让我这个读者心生疑惑。看到新浪网上的署名文章,更是不敢苟同。半个多月前,媒体上一则《山西是武姓第一大省》的报道,让我产生了一种对武姓族人的责任感。心想,应该尽快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写成文章,与全国有志修谱的武姓朋友们共同切磋与分享。
    所购族谱,我通篇翻阅了两三遍,发现谱内、谱外以及其新浪网上的博客文章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
    接下文(2)


该帖子被wumingde2011@126.com在2013-8-15 14:31:40编辑过

作者:wumingde2011@126.com (2013/6/7 17:57:06)   回复此贴
  回复:·武氏修谱内参·天下整合武姓氏源.. 第 1 楼

该帖子被qiaomingxiang在2013-11-29 16:10:18编辑过

作者:qiaomingxiang (2013/10/15 17:45:4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武氏论坛  执行时间:1,078.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