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詹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詹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6 楼
詹先野,崇安人,北宋时著名学者。其博鉴经史百家。仁宗天圣四年领乡荐,继应贤良科。后隐居武夷,吟咏山水间,终日忘归,题曰“武夷溪九曲,曲曲可垂钩。自得溪山东,何须公与侯”,人谓其有仙风道骨。
詹师文,崇安人,南宋词人。进士出身,任婺源尉时,捕盗有功,因调江西宪司检法官,治狱无冤。后归家,以词赋名于时。有《幔亭遗稿》、《通典编要》。
詹渊,崇安人,。进士出身,授临江户曹掾。决狱清明,民有冤屈,皆找其审决,时有:“宁为户曹非,不愿他官直”之语。累迁监车辂院。
詹琦,理学家,与理学家徐几结为知己。二人身处南宋末年,目睹宋廷国势日衰,而天下有识之士却无处抒志,报国无门,因而双双隐身不仕,居武夷山中读书究学,以研习理学为乐。詹琦精于诗文,著有《沧浪诗集》一书,颇为世人所重视,他在《游仙草》一诗中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诗云:形忘思入玄,道在岂求瀛;悟览神驱尽,逍遥云翩翩,枣花千岁结,桃核万年成,海水扬尘竭,衣拂石分平,祈年本无望,富遗徒自营,寄谢樊龙士,那知遗世情。虽为游仙诗,却对那些梦想修炼成仙的术士加以嘲弄,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富贵、神异的鄙视及执着于究理求道、“道在岂求瀛”的坦然心怀。徐几与这位同道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他们每次在一起,都热心地探讨经义,后来由徐几据此撰成《易辑》、《易义》等书,对阐释和发扬理学思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詹琦为了更好地探研理学,在九曲平川盖了“静可书堂”,请徐几撰文为记。徐几慨然答允。他写道:“一日,(詹琦)语予曰:‘某爱程子云,性静可以为学,因名读书之室曰静可,惟吾子一言而发之,是为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古昔圣贤道学相传之要旨,请以主敬穷理为吾子勉,他时稳屏有人曰静可学者,顾不羡美欤”!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7:58)
回复此贴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7 楼
詹氏在闽南、闽东和粤东也兴旺发展起来。如:
五代时的詹敦仁公只当过县令,时间仅一年左右,便隐居独善其身。他始终以儒家的价值观处世,促进大一统,溪场置县。他以兴学育才为兴县之要,倡学教化,清溪为学之风渐次形成。他因地制宜,“立门楼,廊廨庑,开邸肆”,以贸通有无,清溪形胜。他立足农林,率黎民百姓披荆斩棘,垦地造田、兴修水利、栽桑种茶,使清溪百姓“荷畚执筐,各安职业”。清溪发展成为物华富达之地。他有功于人民,但清白一生,垂范后世,永垂不朽。其后代深受影响,世代勤劳、务实、好学、明理、清廉,名文人辈出。敦仁子詹琲,诗人,宋咸淳八年敕封为“靖贞侯”。敦仁父子封侯,世属少有。三世 詹鉞,登进士授评事任广东榷院。 詹约,登进士任建昌府知府。五世 詹铠,宋元符中元年任安溪知县。六世 詹逊,登进士任湖广长沙府知府。七世 詹文希,登武进士任建康都督。后裔在福建仙游、泉州、惠安、安溪至漳州一带衍发。
詹氏入粤始于北宋末期。詹氏第六十四世学传公,字成宗,号正锋。原籍江西广昌,靖康年间,金兵犯阙,徽、钦二宗被掳,国乱,他携家人南迁,先暂寓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北人南迁发祥地之一),后再移居广东大埔长窖村。公生二子,长子黑龙,次子白龙。黑龙公派下播衍福建上杭、龙岩、永定、广东等地。白龙公派下播衍广东各处。如詹氏饶平开基祖肇熙公(行三十五郎),讳上弦,字东潞,号维明,生于南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元初由潮州府恋州大埔茶阳长窖迁海阳县陈塘堡,经三迁,最后选择上饶堡之西瓜园(今饶平县饶洋镇)。劈山建宅,垦荒造田,耕读课子授徒。历百数十年,其后世子孙蕃衍,并不断向外拓展。
还有一支詹氏,通过南雄珠玑巷进入广东之南。珠玑巷位于梅关古驿道上,是唐宋时期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成为北人南迁发祥地之一。据说,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隆太后率部分官吏士民进入江西,曾在岭北的虔州停留一年。隆太后返回临安时,跟随她逃亡的官员既不能同去临安又不能回到已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地方去,只好越过大庾岭寻找安身之地。岭南是金兵铁蹄未曾到过的地区,但是前路茫茫,他们又不敢贸然深入南地,故从梅关下来之后,就在南雄境内古驿道旁的沙水村暂住下来。这些人因战乱被迫离乡背井,对中原故土眷恋不忘,有人就把老家开封府祥符县珠玑巷的名称用来称呼新居留地,于是便有了南雄珠玑巷。明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载:“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盖祥符有珠玑巷,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至止南雄,不忘桑榆所自,亦号其地为珠玑巷,如汉之新丰,以志故乡之思也。”詹氏在珠玑巷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又南下了。可见,先人是在颠沛流离、万分艰难中求生存和发展的。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8:28)
回复此贴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8 楼
江西和安徽是詹氏南迁后的主要集散地。到了宋朝,詹氏建立了诸个大本营。徽州、安庆、婺源、都昌、饶州(鄱阳)、乐安、信州等詹族在崛起。
晋、唐、宋时期,北方民众向南迁徙,形成了三大迁徙高潮。在源于两晋“永嘉之乱”第一次迁徙高潮中,来徽的有程、鲍、俞、余、黄、谢、詹、胡、郑等九族。据《詹氏宗谱》记载,晋末渡江南处的詹康邦及其子孙,分居于睦、宣、歙、婺、泉、建、饶等州。江南詹姓始祖、詹氏五十二世、隋代的詹初(字元载)就迁来居住在婺源县庐坑。庐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又名龙川。庐坑成为徽州詹氏家族的发祥地。迄今一千四百余年。在宋代,庐坑詹氏人物就闻名于世。如出忠勇孝之家,庐源詹氏族谱载“唐時則有必胜公,宋時則有若光国、芝瑞、彥达、巨源、世勋、世责力诸公,皆致身以从王而歿於阵,此全忠也。邑宰郑公棫以事闻赐谥侯伯,敕封所祀石井祠为忠勇祠,民至今祷之。有若惠萌季青公,为父杀人击狱,迺诣郡焚頂割耳哀求身代父死,此全孝也,郡守会公开为奏,请赐谥节孝公,诏释其父宠旌所居嘉福里为孝悌里,民至今称之。星源志书、新安文献有足证矣”。婺源县与徽州的其他县一样,有许多繁衍数十代的世族“聚族而居”的村落。詹氏也是聚族居多。初公弟元诚居歙县,为黄山詹姓始祖。初公从兄希颜迁信州,为信州始祖。自唐开元年间从庐坑迁来的詹姓一支在庆源建村,始祖是詹氏五十六世詹盛(字宗昌),庆源因此有詹氏。庆源村是以詹姓为主的多姓村。虹关村由詹姓人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建村。建村者迁居落户时“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所以取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瑞山庄”。庐坑又成为徽州詹氏家族的散播地。婺源詹氏为大族望族。
詹氏五十七世谨信公(字振伯),唐进士,河南刺史,后迁浮梁瑶里,为浮梁始祖。至宋时浮梁詹氏又兴旺一方。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8:53)
回复此贴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9 楼
位于辽阔富饶的鄱阳湖东南岸,有美丽的鄱阳县,是古代饶州府的所在地。这里是詹氏主要的集散地之一。宋侍御史中宪大夫洸公(名楠,号继宗)世居鄱阳县,与夫人赵氏生迁一、迁二、迁三、迁四。迁一公子孙迁往安徽太湖县罗溪。迁四公(直夫公)子孙迁往湖北蕲春县崇居乡白水畈蕲阳。迁二公和迁三公仍居鄱阳,成为一大宗。詹氏六十五世谏四公,任饶州举正,居鄱阳,也为一宗。詹氏六十八世德茂公,由景德镇迁鄱阳,也为鄱阳始祖。他们的子孙扩播鄱阳各处、还有乐安、余干、万年、建德、湖广等地。
乐安县詹氏始迁祖是詹朝,至宋末詹寿元迁入,主要居于弓灞,成为庞大一支。
信州、上饶地,包括鹰潭、贵溪、东乡、金溪、弋阳、玉山等处,詹氏也为人众。詹氏源流谱载“康邦九世孙希颜,号青隐,于随大业四年迁信州(上饶)玉山县,而信郡之有詹氏。堂弟希显迁徽州即郡所祖黄隐也。若我鹰谭之有詹氏,则自彝鼎公(约公元1102-1186主),始公名叫冀,字彝鼎,号退翁,是希颜公二十四世孙。”又载“ 文敉公长子溱,生希颜,任处州司马,迁吴州牧(即今信州)”,“因奉随大业四年,索天下山川图之诏,至鹰谭的龙虎山,得异人授经数卷,书名叫青囊,遂怀经归田,号青隐,在相宅居住,此处所辖是玉邑石田(莆阳)。信州之有詹氏,实自公始也。” 詹氏六十四世之咏公,于南宋时秉节守城,捐躯报国,因故土遭兵焚,子孙徙迁弋阳。詹氏六十六世德佑公,由睦州迁玉山,为玉山始祖。
怀宁詹宅招赘受姓源流,这样记述着一宗特殊的詹姓人的历史:
以来辑譜之家,必溯受姓源。而所以受姓者,或以上殳字,或以官,或以封地宇內族姓,纂繁要其本,自五帝者居多。吾族系出自黃帝。黃帝生昌意公,公生顓頊帝,……公数传至夏纣封于徐,又数传至周宣王封偃公於舒伯,其爵今安庆,古舒所由称也。厥后,鳩公遂以舒為姓。至蓼公国為楚并,后徙居鉅鹿。传十余派,衍公徙平阳。终秦及汉,四百余年,支繁派衍,紳芴盈廷郡,故以平阳最著。值五季之乱,元公由平阳徙婺州,至隋唐元舆为豫章守,子义公隶籍南康,滕公始徙饶州,代不乏名人。至天錫公生琇公,由岁貢授建昌沪溪训导。琇公生永详。永详生佳醇公。嘉醇公生舒足五公(行一,字伦序,元皇庆元年壬子三月十五日午时生)。绕州郡庠生,鄱阳民籍也。元至正末,红巾猖獗,……公携家北渡居於潛邑。因薮庐舍頗多草创,为子源仲公捐大学舍。生手錄受姓源流,昭示子孙,至今潛邑南郭外,所称舒家园,其故址也。源仲公赘怀宇詹宅后,除南京布政使司,经历沒于任,詹孺人携子闽公、豫公载亲归卜葬肚家山。詹公乏嗣,抚二公为后,闽公应怀宁试补博学弟子庠注,詹闽袭公遗业,隶籍于怀成赋役,戶冊名詹德礼,此易舒为詹之所由来也。豫公迁宿松中,明永乐甲午乡试,其后亦以詹为姓焉。闽公生荣、通、信、果四公。荣公生淇、洪、汝、瑾四公。通公生浩、润二公。信、果二公居潛邑,后裔仍返鄱阳。淇公子状魁,徙太湖。瑾公亦贯宿籍。而洪公、汝公、浩公,澜公守闽公遗业,世居茲土,田庐增新,人烟稠密,土人以为詹人士所萃也,因名其地为詹家板。云至今输粮应试酬酢,亲朋皆称詹氏,盖相沿既久未可易也。但告庙奉主先垄碑志不易舒者,示不忘本也。凡所受姓源流支分之转徙,皆得诸历代传谱,亲切著明,特为备錄于右,以昭茲来许云。
怀宁詹姓定派诗:一应春九先、振宗起若添、传家多善德、继世广英贤、忠义冠今古、文章述哲言、从斯成大道、佈泽兆三元。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9:23)
回复此贴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10 楼
湖北为华厦之心脏,处中国南北之分界,据长江之险,搏动奔腾之血脉,缘此造就了国之栋材,藏神武之龙虎。在湖北西部,出了一位堂堂的状元詹邈(公元1054~1089),利川都亭镇铜锣坝人。自幼父母双亡,与七八十岁的祖父母相依为命,靠家养三只鸭子生蛋换盐,住的房屋是用十块竹篱围成的茅草棚,天穿地漏、不避风寒、风来尘走、月起为灯,狗瘦如弓,猪打寒颤,鼠饥长鸣。詹邈天生聪慧,人莫能比,祖父母节衣省食,送其读书。邈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艺超群,机敏过人。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哲宗赵煦立博学宏词科,遴选贤才,经地方官员举荐,詹邈赴朝应试。廷试中,哲宗问邈:“家居何处?”詹邈答曰:“家住清江都亭里,本是钟灵毓秀地,周有蔓子秉忠义,汉有竹王把疆辟。”哲宗见邈出语不凡,遂问:“景致如何?”邈答道:“东有玉笔朝天,西有万里城墙,南有八宝炼丹,北有卧龙吞江。”哲宗又问:“家有多少人?”邈答:“七十人担水,八十人打柴;三只船下河运盐,鹞鹰滩头打掉一只,经常缺盐吃。”哲宗再问:“有多大房屋?”邈答:“十座牌楼绕墙,千根柱头落地,万片丝茅盖顶,两丈之阔容八生。”哲宗复问:“有多少仆役?”邈答:“不用仆役,风扫地,月点灯,狗拉弓,猪弹琴,老鼠半夜读五经。”詹邈对答如流,用精妙绝伦的语言向哲宗回答了故里位置、山川秀色和家境状况。哲宗甚是惊奇,喜呼:“奇才!”后又问治国方略,詹邈旁证博引,一一作答。哲宗大喜,钦点詹邈博学宏词科第一名。詹邈高登状元的喜讯传来,里人修登龙桥以待邈荣返故里。次年,詹邈钦准返故里,不料在途中遭奸人所害,赍志而殁,年方35岁。詹邈死后,里人将其葬于都亭镇西十五里处的甘溪山北麓杨家沟。他的才学感染着后人。
位于湖北省东部的黄冈、鄂州、黄石和武穴,西接武汉,北倚河南,东连安徽,南与江西隔江相望,大别山横亘于北,长江蜿蜒流经南沿,区域宽广,土地厚重,物产富饶,钟灵毓秀。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历史上蕲州、黄州曾经并治,开发较早,从而孕育了不少才俊杰豪,史称“人物彬彬”、“英杰代兴”。大文豪苏东坡曾被贬谪黄州,思想家李贽曾在此游历侨居,留下不少诗文和史迹。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发明创始人毕升,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颐、程灏,宋代饱学之士吴淑,都是这里的优秀儿女。
由于山川之美,人文之浓,因而也吸引了詹氏。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澄公(公元前609年)任武陵太守,就踏上了这个地方。季公、尹公、何公在周景王(公元前525年)时起,就在楚国任大夫,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了宋时,詹氏真正进入这里开发定居。据鹰潭黄冈谱载,荣二公宋嘉定(公元1220-1279年)为迁冶邑第一世。荣二公原籍江右信州贵溪,当宋之季,以赐进士,授楚安抚使,及元兵南下,以身殉国。公生子二文锦和武镒,文锦居江夏,武镒居大冶黄石港。由二世祖武镒公以后,子孙繁昌。于嘉庆癸酉十七年(公元1813年),支派创修宗谱。荣二公旧有像赞,系有元开国之世文学大家揭曼硕先生所作。嘉庆壬申(公元1812)秋,原像赞虫蚀过半,再经翰林院编修、巡漕御史寿昌陈中孚先生按其本传复作像赞,称荣二公“宋赐进士,授楚安抚使及抵任,而宋祚已迁,寄寓鄂馆,不饮不食,阅数日而忧忿卒。此忠君至隐,不求人知,人亦不得而知之。”“默默孤忠耳”。”“公虽已死而忠魂义魄千载如生也。”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9:5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6 每页5条 当前2/4页 [
1
] [
2
] [
3
] [
4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5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詹氏论坛
执行时间:250.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詹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