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詹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詹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近现代詹姓及人口地理分布 第 6 楼

其时的詹大悲斗志益坚,他筹资在汉口刊行《大江报》,自任主编兼经理,日出两大张,“攻刺时政,鼓吹革命不稍讳”。一九一一年一月三十日,革命团体文学社在武昌小东门成立,詹大悲任文书部长,起草社章,《大江报》亦成为文学社的机关报。文学社与同盟会等其他革命团体的联系,都是通过《大江报》进行的。
为了充分发挥报纸的作用,詹大悲在群众中特别是新军各营中,通过文学社组织,广泛秘设分销处和特约通讯员。注意向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宣传,是《大江报》的重要特点。《大江报》向新军各营队免费送报一份,凡军政各界贪污残民、虐待士兵之类的丑行,“报纸无不尽情披露”,“笔锋所至,怒骂随之”。由于詹大悲“言语妙天下,能言人之所欲言而不敢言,故《大江报》“风行一时”,反动官吏“畏报如虎,恨报刺骨”,而广大民众和新军士兵则爱之愈殷,信之愈笃。汉口商会曾赠联称颂:大笔淋漓,万言日试;江华灿烂,一纸风行!


    一九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蕲春籍同盟会员黄侃来到了《大江报》馆,詹大悲与何海鸣为黄侃设宴洗尘。推杯换盏间他们谈起时政,情绪异常激奋。酒酣耳热之际,黄侃以“奇谈”为笔名,写下《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一文,詹大悲拍案叫绝:“此真乃英雄所见略同,数日前海鸣撰文《亡中国者和平也》,今季刚作《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无独有偶,诚为振聋发聩之作。”当即签字,送排字房发排。


    第二天,正版载有《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大江报》出现在武汉三镇的街头巷尾,读者争相购买,竞相传诵。这篇二百余字的文章被时人评为辛亥武昌首义的战斗檄文,它带给当时中国社会的震动也许远超过了历史书上的评价。文章抨击清政府立宪骗局,批评立宪派的改良主张,指出中国已被清政府弄得病入膏肓,亡国在即,因此,“和平改革”已无济于事,只有“无规则之大乱”这副“妙药”才能救中国。文中虽未直接使用“革命”字样,但实际上是在公然号召革命。时值保路风潮席卷鄂、湘、川、粤各省,极大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七月二十八日湖广总督下令查处《大江报》,“永禁发行”,并将詹大悲投入监狱。《大江报》被封禁的消息传出,武汉三镇舆论大哗,各界民众集会在湖北咨议局门前,强烈要求当局取消查封的命令,立即释放詹大悲等人。集会结束后,推选代表赴北京请愿,绝食三天三夜。随后,全国各地报馆纷纷响应,支持《大江报》同仁的斗争。被捕后的詹大悲大义凛然,拒不说出文章的作者,以总编身份承担一切责任。湖广总督原拟对詹大悲处以重罪,但慑于民情,判处徒刑十八个月。这就是清末著名的《大江报》案。《武汉文史资料》(第四辑)上认为《大江报》案是“武昌首义的导火线之一”。


作者:122.195.249.* (2009/1/18 9:02:20)   回复此贴
  回复:近现代詹姓及人口地理分布 第 7 楼

被囚的詹大悲密切关注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写信给北京好友温楚珩(同盟会员),“促其从速南下,共同商酌”。温楚珩抵汉后,分访“各领导同志”,制定起事计划,并将部署告诉了詹大悲,他表示完全同意。十月十日武昌首义。


    武昌首义后詹大悲出狱,任汉口军政分府主任兼管军事处,率民军在汉口与清军激战。《大江报》也于武昌起义的次年春在汉口后花楼街重新复刊,本其一贯的战斗作风,“畅所欲言,毫不忌讳”,对拥袁的共和党时加抨击,持论甚激昂。


    一九一三年,詹大悲任国民党汉口交通部部长、湖北省议会议员。宋教仁被刺后,他力主武力讨袁,并联络原文学社社员杨王鹏等,组成改进团,密谋在汉首先发难。“二次革命”期间,詹大悲在江西、南京积极参加讨袁军事活动,失败后亡命日本。詹大悲一九一四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与王宪章等回上海策划起义,事败,再度避走日本。翌年护国运动爆发后返国,拟策动湖北讨袁起义,抵沪时被捕入狱,袁世凯死后获释。


     一九一七年七月詹大悲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嗣由孙中山派往四川,争取川军刘湘援鄂,出任四川援鄂军鄂西总司令部参赞、秘书长,参与援鄂战事。


    一九二零年詹大悲协助孙中山重组军政府,并任桂林大本营宣传员。一九二二年他追随孙中山讨伐陈炯明,中山蒙难之时,他随侍在侧。次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刑事审判委员。一九二六年詹大悲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一九二七年春他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


    作为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詹大悲与孙中山关系非同一般。一九二三年一月,詹姓续修宗谱,詹大悲请孙中山撰写了谱序。一九二三年十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心改组国民党,詹大悲参加起草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而此前,詹大悲已通过湖北同乡李汉俊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活动,一九二零年八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因为詹大悲与孙中山的关系较好,在社会上影响大,因此大家认为他不公开为宜,一般也不参加党的会议,党的指示精神由联系人传达,詹大悲以后就一直按这种方式执行党的任务。


作者:122.195.249.* (2009/1/18 9:02:55)   回复此贴
  回复:近现代詹姓及人口地理分布 第 8 楼

被喻为“著名的革命派报刊活动家”的詹大悲,在其斗争生涯中,始终把报纸作为斗争的重要阵地。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詹大悲一面利用自己的身份将“在汉被捕的共产党嫌疑分子二三百人全部释放”,一面在《汉口民国日报》、《楚光日报》等报刊上反复揭露反动派的罪行,高呼“国共两党合作万岁”。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桂系军阀胡宗铎、陶钧部杀进武汉,十二月十七日上午,詹大悲得到反动派侦悉董必武潜伏地点的情报,立请潘怡如设法转告董。下午五时许,武汉卫戍司令胡宗铎会同日巡捕将詹大悲、李汉俊、潘怡如等逮捕。詹大悲对大家说:“如幸免,一定继续革命!”当晚九时许,詹大悲、李汉俊同时慷慨就义。次年詹大悲归葬故里。


    在蕲春人的记忆中,詹大悲是个大人物,特别是詹氏一门三烈士(詹大悲的两个兄弟詹大星和詹大权亦为革命捐躯)。


大别山出了一位优秀的革命家詹谷堂。詹谷堂(公元1883-1929年),名生堡,金寨县南溪区葛藤山人。晚清时秀才。早年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一九二一年,与曾静华倡议成立了“读书会”,吸收思想进步的学生参加,开展革命活动。


    一九二四年,加入共产党。在蒋光慈、詹谷堂的主持下成立了党支部,詹谷堂被推选为支部书记。二五年秋,商南特别支部成立,詹谷堂任支书。他以南溪为中心,以笔架山、葛藤山、花园等地为重点,积极开展活动。


    二八年春,商城南岜区委成立,詹谷堂被选为委员,负责南岜地区农民武装和起义的领导工作。二九年初,商城临时县委成立,詹谷堂当选为县委委员。参与领导立夏节起义。立夏节起义后,詹谷堂又和起义武装一起会师斑竹园,参与了红三十二师的组建工作。组建赤卫队,扩充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


作者:122.195.249.* (2009/1/18 9:03:26)   回复此贴
  回复:近现代詹姓及人口地理分布 第 9 楼

二九年七月,红军向鄂东地区转移。党组织决定詹谷堂留在根据地坚持工作。八月十八日在对敌作战中不幸被捕。八月二十四日晚壮烈牺牲。


    他为革命做出重大贡献。他留有表达自己崇高理想和革命信心的隽永诗句:“茫茫四州起战争,苍生何日晓升平,大江一把狂浪起,斩尽妖魔济众生。”


作者:122.195.249.* (2009/1/18 9:03:51)   回复此贴
  回复:近现代詹姓及人口地理分布 第 10 楼

詹姓有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就是詹才芳。詹才芳一九零七年八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高桥区黑石嘴村。七岁时,他母亲又病又饿离开了人间。十二岁时,父亲和二姐因误食有毒的野菜,无钱医治,又抛他而去。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詹才芳是在姐夫余楚臣的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并决心走改造社会道路的。


    一九二四年春,詹才芳进了武汉中学做校工。武汉中学创办人董必武见他聪明、勇敢,常把他带在身边,凡去工厂、学校演讲、上课,都让他做做警戒和送信等工作,在董必武引导下,他彻底地投身革命。


    一九二五年,詹才芳为了回到红安党的工作组,在姐姐家与姐夫办起了平民学校和农民夜校,宣传革命。一九二六年冬,高桥区农民协会成立,同时组织了区农民自卫军,他任队长。一九二七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共产党。他的姐夫余楚臣遭敌军杀害,他发誓要为姐夫报仇。同年十一月,带领自卫军参加黄麻起义。起义成功后,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鄂东军,他任排长。鄂东军是红四方面军最早来源之一,他成了四方面军的最早成员之一。


    一九二八年,詹才芳担任黄陂县游击大队大队长,率队在红安县南部一带活动,建立农民政权,为开创鄂豫皖根据地而战斗。他数次遇险,均机智勇敢地化险为夷,人称打不死的“飞毛腿”。


    一九三零年他被编入红一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政委、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政委。一九三二年十月,他到达川陕边区后,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九三三年詹才芳任九军政委。


    在这一时期,共产党和红军经历了一次次残酷的“肃反”斗争。“肃反”扩大化时,他挺身而出,保护了一批后来成为我国开国将帅的红军基层干部,把他们收在身边当勤务员。解放后他回忆说:“我又不是县太爷,要那么多勤务员做么事?在那种形势下,我只有这样做保险一些。”张国焘操纵的政治保卫局,明里对他这个贫雇农民出身、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革命的硬骨头不敢怎么样,暗地里却把他的祖宗三代、直旁三族都查了个遍,总想给他搞上几条,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后来在延安,董必武听说了此事,提笔在他的笔记本上写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善若恶”。


作者:122.195.249.* (2009/1/18 9:04:2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6 每页5条 当前2/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詹氏论坛  执行时间:172.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詹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