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詹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詹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已阅:7488 / 回复:16(楼主)
国家纷争,政权更替,詹氏审时度势,奋斗不息。宋时,依赖自已的聪明智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光大家族。
元时,中国处于蒙古人统治之下,汉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詹氏表现了英勇不屈的品格,揭竿抗争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4:52)
回复此贴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1 楼
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自唐以后,詹氏子孙在南方诸省基本扎下根基,大多数是绕山环水而居,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九岭山、武陵山、衡山、庐山、黄山、武夷山、南岭等山区和丘陵地带,以及长江流域、太湖、鄱阳湖、洞庭湖之滨和浙闽粤滨海区域。这跟詹氏迁徙时期不同有关。早期,南方人口还不算多,处于开发之中,因此,南迁户还能够在平原沿江沿海地段置地垦殖。到了中后期,特别是客家人诞生时期,南迁户也就只能投向山区开发了。
宋朝中叶仍是北人南迁时期,詹氏在局部也有迁徙。但总的形势,是詹氏较为稳定发展的时期。詹氏人才勃发,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领域崭露头角,名家无数。詹氏望族甚多。詹姓人口列中华姓氏百家之林(见宋代《百家姓》)。这跟宋朝特殊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詹氏子孙奋斗的结果。
宋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它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在中国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然而,军事上它却频频败于比它落后得多的外族政权。留下汴京和临安遗恨,又留给后人无尽的遗憾。
历史告诉我们,唐朝后期,国家产生分裂割据的局面。唐朝统治阶级镇压了黄巢起义以后,这种分裂割据形势更加严重。各地的节度使不断扩大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公元九零七年开始,出现了五代十国。至公元九六零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中原和南北统一后,北宋政权又先后分别与辽、夏、金进行长期不断的战争和对峙。“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掳,北宋灭亡。公元一一二七年,宋高宗继位,南宋建立。南宋同样经历了与金和元的争战,直到公元一二七九年。宋朝共存在三百一十九年。
北宋开国后,通过收兵权、削相权及制钱谷等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统治。同时,科举制度获得极大发展。北宋中叶,朝政日益萎靡,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宋仁宗时,出现短暂的“庆历新政”。熙宁时,产生了影响巨大的王安石变法。北宋末,统治极度腐朽,终于酿成“靖康之难”。南宋时期,当权者长期执行求和政策,压制军民抗金斗争,甚至不惜惨杀爱国将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偏安王朝最终覆灭。却产生了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
两宋时期,在技术改进与租佃制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获得显著发展;手工业分工细密,工艺先进,产品闻名于史;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以往,城市、市镇繁荣,货币流通扩大,诞生最早的纸币。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5:19)
回复此贴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2 楼
宋代文化空前进步,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涌现出程颐、程颢、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科技上的成就尤为显著,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三大发明得以实际应用,其中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苏颂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沈括的《梦溪笔谈》,在科技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文化方面,理学盛行,道教、佛教及外来的宗教均颇为流行。文学上出现了欧阳修等散文大家;宋词是这一时期的文学高峰,晏殊、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等均为一代词宗;宋、金时话本、戏曲也较盛行;绘画则以山水花鸟著称,风俗人物画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极富史料价值。
宋朝中叶以前,在北方战争不断天灾频繁,而南方地区则较为稳定,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勃兴。到了南宋,南方仍偏稳一隅。詹氏就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原在南方(徽、浙、闽、赣等省)的詹氏家族得天时地利,因而日益壮大起来。
浙江缙云,地理风光特佳,宋朝詹迥曾咏《吏隐山》诗云“五云古名邑,维东有崇山。群峰屹罗列,一水相廻环,李侯筑崇台,吏隐于其间。斯人不可见,篆蚀苔文斑。我来访遗迹,临风发长叹。洗尊挹醽醁,落日犹忘还。”缙云地灵人杰,缙云詹族便是一支宏大显赫的望族,至八世,进士十二人,入仕者五十余人。明刑部侍郎李棠赞云:“簪缨联属,代不乏人,缙云言故家者,必以詹为首也”。确实詹氏先祖贤人,显贵文章政绩著当时,隐处厚德高风驰乡里。其先祖是中华詹姓东晋詹诜后裔,詹氏五十一代居余杭詹和之后,即五代后周末宋初时的暮春处士詹赞。据《宋故缙云处士敕追赠承事郎詹君墓志铭》云:“君讳象先,字太冲,其先出于余杭。曾祖讳生,祖讳赞,父讳谅。祖既遭乱,避徙于缙云,遂为缙云人。” 又据《宋故詹君伯常墓志铭》(詹君即詹交,字伯常,詹迥长子)记载:“其先钱塘人。高祖避钱氏,徙居缙云,因家焉。曾祖讳谅,隐迹不仕;祖讳象先,发儒业教子,咸登荣仕。聚括苍,遂为著姓。”证实缙云詹氏家族出于余杭。时赞于钱塘为官。子孙因避钱氏越王之乱而迁于缙云。詹山村有“荣桂堂”、“詹状元牌坊”和黄阁搂等遗产,令人悬念流连。人物突出者列举如下。
詹睽,詹赞长孙,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状元,翰林学士。真宗帝曾题“荣桂”匾赐予他,并封为“缙云侯”。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5:42)
回复此贴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3 楼
詹象先,詹赞次孙,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秋,被恩敕追赠为承事郎。生子詹迥、詹适。
詹迥,字明远,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观文殿学士,封少保齐国公致仕。寿八十一岁。生五子:交、更、文、史、乂。
詹适,字德远,嘉祐进士。幼以孝闻。居官廉正,有惠爱。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进承议郎为御史台主簿。后因参与攻击变法,跟苏轼等同遭弹劾,出知汉阳军。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以朝请大夫知婺州军。后历知越州、鄂州、郓州。再入朝为龙图阁学士。詹适与苏东坡是好友。苏东坡《次韵詹适宣德小饮巽亭》诗:“君方梦谪仙,我亦吊文园。江上同三黜,天涯共一尊。涛雷殷白昼,梅雪耿黄昏。归去多情雨,应随御史轩。”
詹乂,詹迥幼子,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被宋高宗御题为“泰山北斗”,曾历四朝,是后来皇帝之“先生”。
詹度,詹迥之孙,北宋末抗金名将,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封信国公。他曾与降宋的辽将郭药师同守燕山,发现郭与金人交往,便提醒朝廷早作打算。朝中正派人去调查时,郭已降金,金兵已大举南下。人们都佩服他的远见。他的事典彪炳千秋。
缙云詹氏后裔扩散到江浙各地,七世詹宗古迁镇江丹阳,詹宗参迁绍兴府诸暨;八世孙詹玠居缙云詹山;詹钜迁丽水宣慈乡(今武义县)。其后詹彩迁松阳。木或公居温州慈湖。永康、义乌、龙泉、青田、东阳、兰溪等处都居有詹赞后人。兰溪詹氏还迁向宜兴、上海、宁波、临海等地。
此外,詹纯(字玄德),迁浙江萧山县,为始迁祖。南宋时筠公由资徽郡仁里乡迁鄞县东桃源乡石马里(今名詹家庙)。公元1020年左右,文吉公(字延贵)为宁海教授,自此迁居宁海,为宁海第一始祖。尧臣公,五代时仕吴越国为节度副使,以后世乱隐衢州西安县彤庄,子孙遂家焉。十二世孙渊,再迁后园,为后园始迁祖。宋时,詹氏基本遍布浙江各郡。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6:05)
回复此贴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4 楼
睦州詹氏,也是一支望族,是江西都昌徽公后裔之一支。《詹氏宗谱》载:微公为詹初(黄隐公)十七代孙,原居浮梁新正都詹街村,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因避战乱,遂外迁。行前思“西蜀地静,可往依焉。”行间问卜,曰:“逢周则止,遇大则兴。”行至都昌大田,憩息之间,问村夫:“此为何地?”对曰:“此大田里周家店。”正应卜之言,遂买宅而居,是为都昌大田始祖。徽公定居后,演绎了一段詹姓辉煌历史,其后代宦星显赫。
楷公,徽公之子,登庆历进士。
詹良臣,字元公,徽公之孙,《宋史》载,其以恩得官,调缙云县尉。方腊起,其党洪再犯处州,守贰俱弃城遁。又有他盗霍成富者,用腊年号,剽掠缙云。良臣曰:“捕盗,尉职也,纵不胜,敢爱死乎?”率弓兵数十人出御之,为所执。成富诱使降,良臣曰:“汝辈不知求生,顾欲降我邪!昔年李顺反于蜀,王伦反于淮南,王则反于贝州,身首横分,妻子与同恶,无少长皆诛死,旦暮官军至,汝肉饲狗鼠矣。”贼怒,脔其肉,使自啖之。良臣吐且骂,至死不绝声,见者掩面流涕,时年七十二。徽宗闻而伤之,赠通直郎,官其子孙二人。
詹大方,徽公四代孙书十四,讳珍,字大方,良臣之子,登宋元祐进士。《宋史》卷之一百二十八载:宋高宗十八年(公元1145年),丁酉,工部尚书詹大方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居都昌詹氏者成为著族。七代孙舜公,士官谏院侍制,以端明学士致仕,其直言犯颜上谏,获皇帝御笔赠诗。八代孙宙公,为翰林院编修。远世裔孙佼佼者,不乏其人。
淳安有一族在宋时是书香名门。南宋宣奉大夫詹安,祖居会稽,后迁居淳安郭村。在千岛湖西南郭村乡的瀛山上,詹安构筑了一座瀛山书院。瀛山书院初名双桂堂,原有大观,得源,登瀛三亭和方塘。登瀛桥,也为詹安所建。公元一一七六年,詹安的曾孙詹騤中了状元,詹安取“登瀛”之意,将双桂堂改为现名。瀛洲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唐初,太宗李世民建文学馆延揽人才,选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为十八学士,仰慕者谓之“登瀛洲”。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理学家朱熹应邀到书院讲学,历时3年,名传遐迩,从者如云。朱夫子还在这里写下了他那首流传甚广的小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詹仪之(公元?一1189年),字体仁,詹安之孙。因其祖父、父亲都在朝中做官,诗书传家,从小就得到良好家教。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高中进士,先后担任过江西信州知府、静江知府、两广经略安抚使、吏部侍郎等职。宋孝宗曾《授詹仪之文林郎敕牒》但官场风险多,由于仪之正直,不少人散布流言,朝廷又偏听偏信,就把他贬到袁州去做官。他从此厌恶官场是非,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毅然辞职回到故乡,在祖父创办的双桂书堂(即瀛山书院)教书度日。詹仪之执教双桂书堂,很受到故乡父老和远近学者的欢迎。著名的大理学家朱熹曾两次慕名前来看望,并应仪之邀在双桂书堂讲学。仪之也曾应吕祖谦、陆九渊等著名学者邀请,到江西鹅湖书院讲学。仪之在故乡教书时间不长,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七月就英年早逝。朱熹闻讯,特地赶到仪之故乡郭村祭祀,写了《祭詹侍郎文》,表达对詹仪之的哀思。詹仪之其父詹林宗、伯父詹承家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同中进士。叔詹元宗也为进士。
詹骙(公元1145-?年),字晋卿,詹安曾孙。自幼在双桂书堂读书,曾得到著名学者朱熹、詹仪之的教诲,再加上个人的勤奋努力,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成为淳安县唯一一位状元。詹騤大魁天下,主要是因其策对开首便道“天下未尝有难成之事,人主不可无坚忍之心”,深得考宗赞赏,孝宗并赋诗嘉勉。詹骙中状元后,皇上摆宴,宴请金榜提名的各地进士,自詹骙以下139人全部参加,还请进士们射箭取乐。詹骙官运亨通,一路顺风,官至龙图阁学士,知定国府事。他官位不算显,却有文声政绩,尤以诗闻名朝野。其《游云门》诗云:“轻裘肥马春三月,到此经游花正红。欲觅上方幽隐处,老僧笑指白云中。”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6:34)
回复此贴
回复: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
第 5 楼
武夷山也出显赫的詹氏家族,如浦城詹氏,詹康邦子孙于西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由河南邓州始迁福建崇安。詹慥,行景一,字应之,诗人,南宋始迁浦城县。宋元时期名人辈出。浦城詹体仁就是佼佼者,杰出的代表。
詹体仁(公元1143-1206年),字元善,父綎,与胡宏、刘子翚游,调赣州信丰尉。金人渝盟,綎见张浚论灭金秘计,浚辟为属。体仁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及第,授晋江丞。经宰相梁克家举荐,入为太常博士,摄金部郎官。光宗即位,授户部员外郎。曾奏免诸郡赋输积欠百余万。论山陵事被罢官。后复太常少卿、直龙图阁、静江知府、湖广总领、司农少卿。少从学于朱熹,讲质经义,博览群书,自天文地理、卜筮、医药、百家杂说,无所不通。主要弟子有真德秀。其学“以存诚镇独为主”(《宋史·詹体仁传》)。主张为官应尽心平心,“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坚守朱熹性理之学,曾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认为人若能如此,则知看书之要,而无穿凿附会之患。詹体仁对朱熹之学在南方的传播起一定作用。参加《资治通鉴纲目》一书编写。淳熙二年随朱熹、吕祖谦由寒泉精舍赴江西鹅湖之会。著有《詹元善先生遗集》、《詹习农集》、《庄子解》、《历学启蒙》、《象数总义》等。
早在北宋时,崇安詹庠的事迹就广传天下。詹氏典故也有载“谏宫室鳌山,忠言耿耿;进君臣龟鉴,至理昭昭”。前联指的是明代刑部右郎詹仰庇的事典。后联指的是詹庠。詹庠,字周文,是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进士。官三门白波辇运判,景祐中进《君臣龟鉴》六十卷,受到朝延的褒奖。
由于文化和理学的影响,武夷詹氏理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众多,詹氏和武夷山一样扬名。除了前述者外,略举几例: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7:07:2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6 每页5条 当前1/4页 [
1
] [
2
] [
3
] [
4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40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
查看全部(40)位游客
+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詹氏论坛
执行时间:242.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詹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