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蒙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蒙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 52:回复:蒙姓伟大 第 62 楼

我也是姓蒙,广东仁化的。四川南充蒙良荣,你祖先是否大约清雍正或乾隆年间,迁入南充的,因我仁化曾有四古(二古、春古、满古、细古)在乾隆年间出商四川,这是我仁化蒙氏族普上记载的,现寻找四古后裔,不知你是否符合条件。联系:mengcpu@163.com

作者:219.129.102.* (2008/9/4 22:43:13)   回复此贴
  回复 49:回复:蒙姓伟大 第 63 楼

广西来宾南泗高岭村蒙氏宗亲,我也是万承公后裔,我族谱记载万承公有三子;念四、念五、念六。念四在广东仁化;念五在广州;念六在广西宾州;不知你是否是念六公后裔。联系:mengcpu@163.com

作者:219.129.102.* (2008/9/4 22:54:07)   回复此贴
  回复:蒙姓伟大 第 64 楼

蒙氏的起源

                 中国姓氏研究学会
二00五年七月

目录


一、蒙氏的起源
二、蒙氏的族流
(一)从山东迁往陕西
(二)从中原迁往南方及西南方
1、从中原迁往桂西北地区
2、从中原迁到桂东南
3、从中原迁到广东
4、从中原迁到贵州
5、未知来源的云南蒙姓
三、蒙姓的民族成分及其演变
四、郡望堂号
(一)郡望
(二)堂号
五、蒙姓宗祠通用对联
六|流传在蒙姓族中的传说
七、蒙氏的祖训
附:秦大将军蒙恬墓碑记
蒙恬墓图片

蒙氏的起源

一、蒙氏的起源  
蒙氏有两个起源,即以封地为姓(起源于河南)和以山名为姓(起源于山东东蒙山),我国史谱和辞书都有记载。《辞海》、《辞源》、《姓氏考略》和《路氏疏传记》都同样记述:
“蒙”是姓,高阳氏的后代封在蒙双,有“蒙氏双氏”。又说:“东蒙主把东蒙山作自己的姓氏,秦将有蒙骜蒙恬。”
上述记载清楚说明了蒙姓产生的原因和地点。至于高阳氏是谁?蒙双在哪里?东蒙主又是谁?东蒙山又在哪里?这得从历史说起。
(一)据史书记载,黄帝轩辕氏的孙子颛顼封在高阳,号称高阳氏(高阳,古地名,在今河南杞县)。高阳氏的后代封在蒙双,把蒙双(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蒙氏、双氏(即蒙姓、双姓同宗)。(蒙双,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县)<见《史记》、《路氏疏传记》、《元和姓篡》、《中国通史》范文澜本>
(二)至于东蒙主,史书这样记载:周朝实行分封制(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46年>),当时山东境内东蒙山下的颛臾国国君被封为“东蒙主”,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东蒙山。“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见《论语&#8226;季氏》)。到了战国初期,齐国吞并鲁国,颛臾国作为鲁国的附属国,也被吞并,于是齐、鲁、颛臾三国合并为齐国,颛臾国从此结束(见《史记》、《康熙字典》、《风俗通》、《通志&#8226;二七&#8226;氏祖三》)。从西周初年到战国初期,历代颛臾国君世袭东蒙主长达八百年之久。颛臾国为远古圣帝伏羲氏的后裔,便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  
东蒙山也叫东山、蒙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东山即东蒙山(见《论语》)。东蒙山位于山东蒙阴县,西南接费县界。西北——东南走向,东汶河、杜河分水岭。东蒙山绵亘一百二十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古刹七十余所。主峰龟蒙顶,在平邑县东北,高1156米。西为龟蒙,中为云蒙,东为东蒙(见《尚书&#8226;禹贡》)。
《百家姓》和《千家姓》说蒙姓起源于安定。其实不是,是望族出于安定(见《姓氏追根寻祖》)。秦灭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见《史记&#8226;蒙恬列传》),蒙恬将家属带到长城及直道附近安置(地点在安定),其子孙在安定发族后再往外迁。但不论迁到哪里,都念念不忘安定这个旺族的地方,书写宗祠都要写上“安定堂”这三个字。
据历史记载,起源于河南的蒙姓的族祖是黄帝轩辕氏(距今5000多年前)。黄帝有25子,其中14个分封出去,形成新的部族而有姓氏。正妃嫘祖(西陵氏)生玄嚣、昌意二子,封在高阳号高阳氏的颛顼是昌意之子(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由此可见,蒙姓是轩辕氏的嫡系后裔(见《史记&#8226;五皇本纪》、《竹书纪年》、《元和姓篡》、《姓氏考略》)。
二、蒙氏的族流
几千年来,蒙姓经历了漫长的初发、形成、分化、融合、迁徙的大过程。据史迹追寻,其脉络可分述如下:
(一)从山东迁往陕西
春秋时期,齐国蒙骜到陕西咸阳(秦都)定居,他的儿子武,孙恬、毅相继成为秦国大将。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北征匈奴,并修筑长城、直道,蒙恬的家属在长城、直道附近的安定定居并发族。
据贵州省大方县蒙氏族谱记载,周朝,蒙韬,为山东东蒙山蒙氏第一代,居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九龙江桂阳桥峨嵋湾白沙场。蒙韬生蒙毂、蒙稷,为第二代,为春秋时期。蒙毂生蒙骜,蒙稷生蒙禹为第三代。蒙骜生蒙武、蒙文为第四代 。蒙武生蒙恬、蒙毅;蒙文生蒙芮为第五代,为战国时期(蒙芮后迁广东)。蒙恬生蒙肇、蒙聿、蒙挥、蒙科;蒙毅生蒙制为第六代(蒙制后迁浙江)。
恬、毅子孙秦时居陕西延安,汉初迁河南,而后再往外迁广东、江西、湖南、江苏等地。
(二)从中原迁往南方及西南方  
1、从中原迁往桂西北地区  
北宋时,有一支蒙姓出现在桂西北地区。元朝人脱脱撰文记载他们的事迹,称他们为蛮民(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粤西文载校点》刊载的《安化州蛮》一文)。从北宋到


作者:121.10.255.* (2008/9/10 10:20:39)   回复此贴
  回复:蒙姓伟大 第 65 楼

南宋,他们活动的范围极广,北及宜州融水,西北及贵州都匀。这支蒙姓的后裔如今仍分散居住在桂西北地区各县,从时间上看,他们迁到这带地区,是在隋唐以前,甚至更早。
2、从中原迁到桂东南  
据宾州县志及蒙姓族谱记载,北宋初年,朝廷派文臣蒙永田到粤西宾州任知州。永田号延永,湖南长沙府善化县莲塘村人。永田公定居宾州并发族,自公元960年以来,其子孙遍及广西各地,尤以桂东南居多,有少部分则迁至区外、国外。
3、从中原迁到广东  
据广东仁化县恩村蒙氏族谱记载,广东蒙姓始祖为万承。万承公,江西省云都县都仁里人,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携其三子念四念五念六到广东做生意,在韶关的仁化县恩村定居。后念五迁番禺,念六迁广西邕宾,念四留住恩村。念五迁番禺发族后,其子孙又往外迁。其中雁公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从广东南海县冷坑墟五斗司沙坑村迁广西来宾县南二里蒙村定居;祖养公于明嘉靖二年(1524年)从广东南海县沙冈(山凤)村猪仔巷随军迁广西来宾南泗乡高岭村定居;东林公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从广东南雄县珠玑巷迁广西 桂平惠村定居;还有一位公(暂未知名)从广东迁梧州定居。
迁番禺的念五公,其五或六世孙蒙甄,于明末从番禺迁德庆县大塘定居。蒙甄公有五子:长宗仁、次宗义、三宗礼、四宗智、五宗信。后宗礼公迁封川县(今封开县)定居,宗义和宗智迁广西平南县大乌定居,只有宗仁和蒙甄公留居德庆。
宗礼公之子蒙端公,中进士(见《封川县志》),是交趾国(今越南)驸马,在今封开县城西南一公里处犀牛头山有其衣冠冢。
4、从中原迁到贵州
据贵州独山蒙氏族谱记载,贵州蒙姓始祖是蒙闻。蒙闻公,安徽省凤阳府凤阳县杨柳街珠市巷人,安徽卢州牧蒙据公之子。朱元璋建朝后,西南地区元朝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加上地方盗匪猖獗,严重影响明朝政权的巩固。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命大将傅友德率兵前往平息,蒙闻公随军前往,在战斗中,蒙闻公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镇威上将军”,后留守贵州独山,任独山长官司,定居独山发族。六百多年来,蒙闻公子孙遍及独山各地,有的迁至广西百色地区。
5、未知来源的云南蒙姓  
唐朝时,云南有六诏(即六个部落组织),其中有两诏为蒙姓,即蒙嶲诏和蒙舍诏。这支蒙姓在发展过程中,势力相当大,最后成了独立王国。唐贞观年间(664年),蒙舍诏的首领细奴逻建立大蒙政权。唐开元元年(713年)蒙舍诏第四世王皮逻阁统一六诏,开元26年(738年)唐封皮逻阁为“越国公”,赐名蒙归义。蒙归义入朝于唐,唐封其为云南王,全盛时辖境有今云南全境、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广大地区(见《辞源》、《辞海》)。  
现时云南的蒙姓,是汉族的异变还是当地少数民族,为什么以蒙为姓?这些都有待查考,但从其出现的年代看,如果是外来族姓,这支蒙姓也是到西南最早的一支。
三、蒙姓的民族成分及其演变  
随着社会发展和民族的不断迁徙,无论是起源于山东的蒙姓还是起源于河南的蒙姓,其民族成分都逐渐起了变化,尤其是唐宋以后,从中原迁到南方和西南方的蒙姓,则分成了多种民族:迁入广东以及广西东南部的保留汉族成分;迁入桂西北和贵州、云南的则成为壮、瑶、么佬、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不仅如此,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随之改变而同化于当地,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新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体系。因此,同一族姓因住地不同,各方面的差距也很大,这是客观造成的。
四、郡望堂号
(一)郡望
安定郡:汉代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于现在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宁夏中卫、同心、固原等地。                                      
(二)堂号
1、安定堂:秦汉时期蒙姓主要居住在今宁夏固原一带,后家族昌盛,成为当地名门望族。该地古属安定郡,蒙姓后人遂以

作者:121.10.255.* (2008/9/10 10:23:21)   回复此贴
  回复:蒙姓伟大 第 66 楼

安定为堂号。
2、长城堂: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七十万民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威震匈奴。蒙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名垂史册的先祖,遂以长城为堂号。
3、献典堂:春秋时期,楚昭王重新治理国家,但发现以前的典章制度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重新制定了一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从此楚国大治。
五、蒙姓宗祠通用对联
(一)四言通用联
望出安定;
姓启蒙山。
——全联典指蒙姓的源流和郡望。
功高秦国;
威震匈奴。
——上联典指蒙骜,秦昭王时为上卿;下联典指蒙恬。
隆基西渭;
肇祀东蒙。
——上联典指秦.蒙毅事典;下联典指齐.蒙骜事典。
(二)五言通用联
典五官治楚;
筑长城防胡。
——上联典指楚大夫蒙谷典五官有则,楚国大治;下联典指秦蒙恬筑长城并北逐匈奴。
(三)六言通用联
金代赫赫元帅;
秦时炳炳将军。
——上联典指金代右副元帅蒙古刚,咸平府猛安人。下联典指秦蒙恬。据唐《中华古今注》记载:蒙恬始作秦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毫为被,谓之 “苍毫”。因此,在制笔行业中,蒙恬被供奉为行业之祖。
今浙江湖州市善琏镇(湖笔产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十六蒙恬生日都举办蒙恬会(庙会),由笔坊业主主持(大会);九月十六为小会(蒙恬夫人卜香莲生日),由工人集资举办。具体祭典仪式:1、整理神像(蒙公祠);2、乐师打唱;3、神像游镇;4、演戏庆贺;5、会市资金。蒙恬会虽有大会小会之分,但规模不分上下。
(四)七言通用联
文作苍毫光万世;
武将友师震群狄。
——全联典指秦蒙恬事典。
(五)七言以上通用联
上国掌谋,无愧名卿显职;
中山得颖,永为文士宝珍。
——上联典指秦上卿蒙毅事典。蒙毅,“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常为内谋,诸将相莫与之抗”;下联典指秦蒙恬发明毛笔事典。
其实,“筝”也是蒙恬改造的。《隋书&#8226;音乐志》记载:“筝,十三弦,所谓秦声,蒙恬所造。”又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为十三弦。”
六、流传在蒙姓族中的传说
(一)有一天,一个落难的人睡在厨房,他头枕柴薪,脚伸入灶膛内;衣衫破烂,形同乞儿。在外面,有两个书生正观天象聊天,其中一个说:“天子落难,头枕柴薪当枕睡,脚入灶膛来取暖。”这两个书生是蒙氏先人,那个落难的人是秦始皇。秦始皇一听,心想:书生观天象就知我落难的情形,要是传扬出去,那还了得?于是,秦始皇回去后大肆杀读书人,蒙姓族人也被诛杀,或背井离乡,或隐姓埋名。
(二)蒙恬被秦二世胡亥假传遗诏赐死时,被诛连九族。蒙姓族人或改姓,或逃,散落各地。
以上两个传说,只在蒙姓族中口耳相传,历代史书未有记载。
1、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13岁即位,39岁时统一六国称帝(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见《史记&#8226;秦始皇本纪》)。试想,堂堂一国之君,“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时落难到“衣衫破烂”、“形同乞儿”?而且要“头枕柴薪,脚入灶膛来取暖”?有此可能吗?纯属无稽之谈,不值一驳。
2、先秦时期,蒙氏家族显赫。蒙骜自齐西来事秦昭王,官

作者:121.10.255.* (2008/9/10 10:24:1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51 每页5条 当前13/31页 首页 上一翻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蒙氏论坛  执行时间:339.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蒙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