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谭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谭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谭敬昭生平年表考注 (节略) 已阅:4324 / 回复:9(楼主)

【生平简介】   
     谭敬昭 (1773~1830),字子晋,号康侯。乾隆四十九年(l784年),12岁,院试以第一名录为秀才。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14岁,乡试第十一名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年),35岁,经举荐入官,任武英殿校录官,试院弥封官。嘉庆二十二年,45岁,会试以第232名录为进士,官至户部主事,行走江南司,六品。诏奉直大夫,从五品。五十八岁卒于任上,赠中宪大夫,从四品。张维屏为其撰写墓志铭,称赞他:“其官弗迁,其年弗延,其人弗传,其形归于幽阡,其神游于阆风之巔,而比肩乎列仙”。
    以诗著,称为广东三大家,翁方纲称其为“粤东三子”。1O岁,结诗集《趋庭》、《闻韶》。15岁,结诗集《雕蟲》、《闻磬》、《西河》。青少年时期,游学天下。18岁时,已与岭南著名诗人、画家黎简为忘年交,以《答客难》、《七稽》等名篇,声闻当时。22岁时父亡,27岁母亡。从此家道中落,清寒困顿,至35岁才由举荐进入仕途。在十数年生活磨难中,没有动摇他对诗的痴迷和“诗天下”的使命。诗风浏亮,个性鲜明。在他的诗里,庄周即梦蝶,梦蝶即庄周。又擅行书,存世的作品不多,有扇面、行书三十六行、对联隶书条幅等,诗词集《听云楼诗钞》、《词钞》。作者对自己的著作删订标准极严,一生作诗数千首,而结集《听云楼诗钞》仅存诗264首。
    生子二:维崧、维骥(殇),女三。孙二:清华、清晖。其妻先逝,儿子维崧将父母棺木护送回阳春。因缺葬资,在故居停放了三年,后徙城北寺中。十年,葬于篱竹山,后改葬城东林田之原。居住阳春的后人还有入继谭敬昭的继嗣。他的后人说,第三次改葬春城岗脊渡后的山上,土坟,有耐火砖碑记为:“谭敬昭之墓”字样,信然。清末,本支裔子九世孙世英入继,管理故居及坟茔祭祀。字派为:“敬世宏基大,…”,今最长辈为十世孙“宏”字辈,年纪78岁,已下衍至十二世“大”字辈。
    文物有故居1间,地址在春城翠英街,今红星街1号。该宅坐南向北,4.2×30(米),一座三进,中有天井。建筑属清代民居,且低矮。嘉庆帝御赐进士匾,有双龙图,挂在宅前,至文革毁。天井右侧过道壁墙上嵌有谭敬昭墓志铭,字迹也于文革毁废,仅存碑石。

作者:廖声干 (2014/9/13 11:43:19)   回复此贴
  回复:谭敬昭生平年表考注 (节略) 第 1 楼

谭敬昭生平年表考注(节略)
1773年  乾隆三十八年  阳春城西翠英街人                                    1岁
【注】:先世由南雄迁新会,再迁南海,十四世祖由南海迁阳春。曾祖德清,祖世祯。父元阳,岁贡生,乐昌县训导,生母陈氏,嫡母李氏。据谭敬昭嗣裔说,嫡母名李清莲。当年九世祖谭世英入嗣谭敬昭时,谭敬昭故居的屋契转交给谭世英,物主署名为李清莲。

1782年  乾隆四十七年                                                     10岁
【注】:4岁随父习文,8岁能文,10岁作《崆峒赋》及诗集《趋庭》、《闻韶》,得乐昌知县蒋涑庄赏识。

1783年  乾隆四十八年 县试列榜首                                          11岁
【注】:应科举者凭户籍向所在地方官府报名,经县者试上之于州,经州试即乡试复核,送京都赴省试即礼部试。谭敬昭县试列榜首,受学使曹习庵、戴士莲等器重。学使,又称学政,清代各省教育行政长官,每省置1人。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院试录为第一名秀才                                  12岁
【注】:秀才又称生员。清代,首先由各县知县考试,分四场或五场进行,此为童生试第一阶段考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官主持考试,考生需府试录取,分正试、复试两场。院试合格称为“秀才”,乡试(省)合格称为举人,会试(礼部)合格称贡士,殿试合格称进士。谭敬昭历试十四场,以第一名录为秀才。从此入泮,受知学使平恕及粤东督学曹仁虎、戴文瑞、万承风、姚文僖等。

1786年  乾隆五十一年 乡试第十一名举人                                    14岁
1787年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岁                                               15岁
【注】:
   ① 作品:《崆峒岩诗追和吴云岩殿撰先生韵》
   ② 诗词结集为《雕蟲》、《闻磬》、《西河》。

1790年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岁  与岭南著名诗人、大书画家黎简忘年交           18岁
【注】:
   ① 作品: 《书黎二樵五百四峰堂诗钞后》。黎简,号二樵,南海人。
   ② 作品: 《秋日寄怀黎二樵三首》。
   ③ 作品: 《遥哭黎二樵》。
    
1792年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岁                                               20岁
【注】:弱冠之年,作品《答客难》、《七稽》等诗甚称于时。


作者:廖声干 (2014/9/13 11:44:28)   回复此贴
  回复:谭敬昭生平年表考注 (节略) 第 2 楼

1794年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 父卒于广州                                     22岁
   【注】: 《孤儿行》记,“甲寅秋,府君捐馆广州”。古代死亡的说法很多,捐馆意思是放弃官邸,是官宦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1797年  嘉庆二年丁巳岁                                                    25岁
【注】:
   ①《听云楼诗钞》自定初稿,存诗264首。
   ② 作品:《自定诗稿雨中得句》

1799年  嘉庆四年己未岁 十月嫡母卒                                         27岁
   ① 作品:《放舟古崧台下醉后走笔》
   ② 作品:《孤儿行》

1804年  嘉庆九年甲子岁                                                    32岁
【注] :
   ① 作品:春三月廿一日《游通真岩》
   ② 作品:《二十四日至家》(见简注)
  
1807年  嘉庆十二年丁卯岁  举于乡                                          35岁
【注】:清代,推荐乡试举人为入仕途径之一,又称举贡。荐举一途,进士举贡一途,二途中进士入仕优于举贡。 谭敬昭十四岁已考取举人,历二十年困于仕途。史志录,谭敬昭14岁上朝为官,不确。

1808年  嘉庆十三年戊辰岁 荐卷取誊录,任武英殿校录官                       36岁
【注】:试院掌管誊录的官员。科举考试试卷糊名后,书吏用朱笔誊抄,誊抄后送考官评阅。武英殿为清廷宫殿,在太和殿西,凡皇家出版图书都在此校刊装订,所出好的书籍称武英殿本,又称为御书。

1810年  嘉庆十五年庚午岁                                                  38岁
【注】:扇面行书,竖十九行。句一署:“来广州荐兄香石先生之作,康侯”。句二署:“庚午正月三日春郊得句附并索画,山馆后学”(见《阳春文物志》P46)。

1811年  嘉庆十六年辛未岁                                                  39岁
【注】:《粤东三子诗钞》刊行,翁方纲撰《粤东三子诗序》。秋七月,作者第二次删订《听云楼诗钞》,存诗264首。

1812年  嘉庆十七年壬申岁 粤东七子建云泉山馆诗社                           40岁
【注】:
   ① 1812秋,云泉山馆落成。次年翁方纲从京师寄诗道贺,著名书法伊秉绶作碑记,画家汤贻汾为之作画。山门联一:见山乐山水乐水,似隐非隐仙非仙。从此,张维屏、谭敬昭又被称粤东七子。山馆,有人称云泉仙馆。
   ② 作品: 《云泉山馆杂诗九首》


作者:廖声干 (2014/9/13 11:45:14)   回复此贴
  回复:谭敬昭生平年表考注 (节略) 第 3 楼

1817年  嘉庆廿二年丁丑岁 会试第232名,陈沁榜进士                         45岁
【注】:官至户部主事,行走江南司,六品。诏奉直大夫 从五品。清代户部增加江南司,置14清吏司。户部职能管辖范围相当于今税务、财政、国土、公安户籍以及社会保障等。

1819年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岁 任弥封官                                       47岁
【注】:试院负责试卷糊名、编号的官员。弥封即将试卷姓名、籍贯等密封。弥封官将试卷密封编号后,由誊录写成朱卷,呈考官评阅。

1822年  道光二年壬午岁 重午日,第三次删订《听云楼诗钞》                   50岁
【注】:
① 历三次删订,足见作者“诗天下”的态度。嘉庆二年丁巳岁,结集《听云楼诗钞》,是年25岁,从千余篇删为264首。嘉庆十六年辛未岁(1781年),是年39岁;秋七月,第二次再删订,前三十年诗数千首,仅存264首。第三次删订时,将50岁以前诗再次删订,仍只存诗264首。
④ 光绪四年(1878年)春州文社邑人李岳,刘德馆据谭敬昭手稿校勘,录10卷,续1卷,存诗264首。手稿中,2至5卷有先生手抄及圈点,1卷及6卷以下题目有先生圈点。另补遗1卷,为增补篇目。可见,这个版本最能体现谭敬昭的本意。

1830年  道光十年庚寅岁卒于京邸,终年五十八岁,赠中宪大夫,从四品          58岁
【注】:
① 张维屏撰写《谭敬昭墓志铭》,嵌在谭敬昭故居宗堂前右侧,现移西墙,文革时字迹湮废。碑每块28×35(cm),阴刻隶书72行,行满9字,合566字,每字3cm见方。墓志铭录:“道光庚寅三月二十二日,疾终于京邸。年五十八”。道光庚寅岁即道光十年(1830年)。以此推订,生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岁(1773年)。1994年版《阳春市志》录谭敬昭生卒(1794~1851),不确。
② 晚年作品结集有《听云楼诗钞》及《词钞》。擅行书,今存作品,有扇面行书、行书三十六行及隶书联条幅等,3幅。
(廖声干编注)


作者:廖声干 (2014/9/13 11:45:39)   回复此贴
  回复:谭敬昭生平年表考注 (节略) 第 4 楼

考析三则

之一,谭敬昭生卒考
    谭敬昭 (1773~1830),生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岁(1773年)农历二月初六日,于道光十年庚寅岁(1830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疾终于京邸,终年五十八岁。妻崔氏早卒于谭敬昭。庚寅冬,长子维崧护送父母的棂柩返故里。
    张维屏为其撰写《谭敬昭墓志铭》。墓志铭碑刻嵌在谭敬昭故居宗堂前墙右侧。碑石6方,每方28×35(cm),阴刻隶书72行,行满9字,合566字,每字见方3cm。碑石中的字迹在文革时湮废,故居重修时移迁于过道处的西墙上。《谭敬昭墓志铭》曾刊载清道光版《阳春县志》。墓志铭记:“道光庚寅三月二十二日,疾终于京邸,年五十八”。道光庚寅岁即道光十年(1830年)。以此推订,谭敬昭生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岁(1773年)。
    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号南山,与谭敬昭、黄培芳被称为粤东三子。三子又与林伯桐、黄乔松、梁佩兰、孔继勋等结诗社云泉山馆于广州白云山,又被合称为粤东七子。道光十九年己亥岁(1839年)冬,谭敬昭夫妇合葬于篱竹山,张维屏为谭敬昭撰写墓志铭。因此,张维屏所记是可采信的。
    1994年版《阳春市志》记,谭敬昭生卒(1794~1851年),有误。按市志记,谭敬昭则生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1794年),卒于咸丰元年辛亥岁(1851年),年58岁。市志并由此推订,谭敬昭于嘉庆十二年丁卯岁为14岁中举,任职于武英殿。于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及第,是年二十四岁,官至户部。以此说法,将会给人印象:谭敬昭既少年得志,又青云直上。如果按这个年表,又将会更错误地推订出,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1794年),谭敬昭1岁丧父;嘉庆四年己末岁(1799年),6岁丧母。那未,谭敬昭4岁随父习文等许多事件将无所着落。再则,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这么重大事件中,如果未见谭敬昭有无任何动作,那么他一生又该作何评价呢?发生这样的失误,也许是著者未读到墓志铭,也许未检阅旧志,或未接触到诗集《听云楼诗钞》,因疏忽所致。
    还有一说,谭敬昭生卒(1774~1830),这个说法流传最广,可见于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选注《岭南历代诗选》(见P450)。谭敬昭是生于1774年,还是1773年呢?这显然不是存在疏忽的问题,也许出自对谭敬昭诗的解读。《春夜端江载酒醉中示客》附注:“时癸酉二月六日余四十初度也”(见《听云楼诗钞》P136)。“时癸酉”,即嘉庆十八年癸酉岁(1813年)。“四十初度”即癸酉年二月初六日是谭敬昭的四十岁生日。如果“四十初度”指的是40虚岁,那么谭敬昭生于1774年,则终年57岁,这显然又与墓志铭存在着相互矛盾。


作者:廖声干 (2014/10/8 10:05:51)   回复此贴
  回复:谭敬昭生平年表考注 (节略) 第 5 楼

如何理解“四十初度”呢?初度,出自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初度指出生之日,开始、初始的意思。称生日为初度,指的是虚岁。三十九岁满为四十初度,六十岁满为六十一初度。顾炎武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清康熙元年(1662年)生日作有《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诗。梁章钜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四年(1824年)生日,林则徐所奉祝寿图与诗,题作:《梁芷林观察章钜五十初度写〈报闰图〉寄祝并系以诗》。董必武,1886年生,《九十初度》诗作于1975年。茅盾生于1896年,1945年夏郭沫若、叶圣陶、老舍在重庆发起祝贺他“五十初度”及创作生活二十五年纪念。就连刘半农(1891年生)作于伦敦的新诗《三十初度》,也是此用法,时在1920年。
关于谭敬昭的生年,百度则取说生于1774年,高考的辅导资料也取于此说。为避免有误,也有载以生卒不详的。2014年《听云楼诗钞》重刊,见于《阳江新闻》报道:“1797年,年仅24岁的他将《雕虫》《闻馨》《西河》三集的1000多首诗歌删选,定出264首编成《听云楼诗钞》刊行。”1797年24岁,即生于1774年。取说于1774年,则源于作者“四十初度”。取说于1773年,则源于墓志铭“庚寅三月二十二日,疾终于京邸,年五十八”。《阳春文物志》以文物为证,取说生于1773年。
两个出生日期,构成两个命谱。一是癸巳年(1773年)二月初六日,正月大,廿七日14:38′51″雨水,八字为:癸巳年甲寅月乙丑日□时。一是甲午年(1774年)二月初六日,正月大,正月廿三日19:23′48″惊蛰,八字为:甲午年丁卯月己丑日□时。论命者,不妨由此演卦去看看罢。
癸巳   癸丑     甲寅   辛亥    乙丑   己酉     □□   丁未
        壬子             庚戌           戊申             丙午

甲午   戊辰     丁卯   庚午    己丑   壬申     □□   甲戌
        己巳             辛未           癸酉             乙亥


作者:廖声干 (2014/10/8 10:06:5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谭氏论坛  执行时间:1,351.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谭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