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冷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冷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冷姓的聚居地--芝兰庄 第 31 楼

我是湖北襄樊谷城的,冷集政。辈分的话我只知道祖父:启,父辈:元。我是贞.

作者:58.49.103.* (2009/1/4 16:32:23)   回复此贴
  回复:冷姓的聚居地--芝兰庄 第 32 楼

我怎么不知道芝兰庄是冷姓的聚集地啊,我是烟台海阳的,我们那里兄弟三人建立三个庄啊,冷家庄建立核电站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那是老三家上来看了半天,没有看到海阳的同胞,可能跟你们不是一个地方的?我们那里的排辈是“云南湖北进同川”看到这些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那里姓冷的是从那里过来的吧,迷惑中

作者:60.208.148.* (2009/1/6 14:16:14)   回复此贴
  回复:冷姓的聚居地--芝兰庄 第 33 楼

你好!
    一家人,从你发表的文中知道,你们可能是平度冷哥庄迁去的。但是,我们都是一个始祖--冷起岩公。其第七世长“忠”公徙居平度冷哥庄,次“恕”公徙居高密芝兰庄,三“思”公仍居胶州黄埠岭。我们都是胶东冷氏一家。            冷继家

作者:124.134.246.* (2009/1/6 21:25:27)   回复此贴
  回复:冷姓的聚居地--芝兰庄 第 34 楼

我也姓冷~家在山东东平~不知道是不是一家。

作者:221.215.128.* (2009/1/16 17:16:13)   回复此贴
  回复:冷姓的聚居地--芝兰庄 第 35 楼

芝兰庄冷氏排行字简析

芝兰庄《冷氏家乘》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清同治八年(1870年)由殿馚公协同族人编撰刊印成功。目前仅发现一套。该家谱也拟定了《排行字》三十个,《排行字》说明是:“自二十一世起,拟定排行字三十个,嗣后命名尚其遵之勿越”
【原文】
宝1吾2相继延家传,合3乃初来曰有年,惇叙4从兹联远尔5,时其弥6睦后人然。慎旃7!
【注释】1、宝:(Bao)①玉器的总称,引申以泛指一切珍贵的物品。《国语﹒鲁语上》:“以其宝来奔。”韦昭注:“宝,玉也。”《礼记﹒礼运》:“地不爱其宝。”②珍爱。《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这里用为珍爱之意。
2、吾:(Wū)①我,我的。《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左传﹒桓公六年》:“我张吾三军而彼吾甲兵。”②(wù)通“御”。抵御。《墨子﹒公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这里用为我,我们之意。
3、合:(Heé)①闭上;合拢。如:笑得合不上嘴。②协同,共同。如:合办;合心合力。③全;满。如:合家大小。《旧唐书﹒陆德明传》:“合朝赏叹。”④会集,汇聚。《商君书﹒赏刑》:“晋文公将欲明刑以亲百姓,于是合诸侯大夫于侍千宫。”《水经注﹒汾水》:“汾水又南与东西温水合。”这里用为协同之意。
4、叙:(xù序)①叙谈。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红楼梦》 第九十七回:“大家散了,王夫人姊妹不免又叙了半夜的话儿。”②次第。《书•皋陶误》:“惇叙九族。这里用为次第之意。
5、尔:(ěr)①你。《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②通“迩”。近。《周礼•地官•肆长》:“实相近者相尔也。”《荀子•天伦》:“其说甚尔,其菑甚惨。这里用为近之意。
6、弥:(mí迷)①更加。《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荀子•不苟》:“故操弥约而事弥大。”②遍;满。《周礼•春官•大祝》:“国有大故天灾,弥祀社稷祷祠。”郑玄注:“弥,犹遍也。”《汉书•苏武传》:“马畜弥山。”这里用为更加之意。
7、慎旃:见后。
《排行字》中前二十八个字是一首七言诗,其大意是:比珍宝还珍贵的,就是我们冷氏历经诸多艰辛,辗转迁徙而定居,代代相传,繁衍兴旺,不断壮大,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大家合心合力,始终如一,从初来到现在已经有好多年了。我们世代排序次第准确,世数井然。敦厚谨慎,诚信朴实,亲睦和顺的家风,使我们更加和睦团结,不分远近都非常亲近,相互沟通联系。并且也勉励后人要继承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排行字》的关键词就是最后的“慎旃” 二字。“慎旃”二字出自《诗经•魏风•陟岵》。


作者:222.132.37.* (2009/1/18 11:07:1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8 每页5条 当前7/12页 首页 上一翻页 [6] [7] [8] [9] [10]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冷氏论坛  执行时间:437.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冷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