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冒氏是成吉思汗后裔。我们通过对《冒氏宗谱》研究,发现其中有许多关于冒氏族源的明白记载,本文就是综合近两年来我们发表的相关文章,并加以充实和修改。
一、明初:隐晦的族源暗示
明初北元势力依然强大,蒙汉在边境连年战争,明成祖朱棣1424年故於北伐前方,蒙汉民族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处于江淮的“冒”氏巳“受姓”百余年,子孙繁衍近千人,冒氏五世冒瑺感到确有修谱的必要,一方面达到“载世系,序昭穆”,敬宗收族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修谱撰文,“使人知其所自”,告诉冒氏后人,冒氏祖先源出元代皇室,但冒瑺修谱未成,抱憾而终。明吏部郎中诸让1483年为冒瑺的宗谱初稿写的"诸序"中说,冒瑺是位出色学者“有志于谱而恐失之诬,故不究所以来,断以东林公(致中)为始”。 冒瑺的同龄堂兄弟、当朝进士、泰州五世冒政在1495年《海陵冒氏族谱序》中用自相矛盾的口气写道:元代有冒致中、冒启之等兄弟三人,他们的父亲叫德新,但如皋冒氏家庙始祖是致中,泰州冒氏家庙始祖是启之,始祖德新在泰州接受兼祭(引自《海陵冒氏族谱序》,载於《冒氏宗谱》526页),此后20年的1515年,冒政在“有恒公序”中,又透露出当初冒瑺修谱的忧心:“然余生也晚,既不能详考夫受姓之所由,又不能悉记夫隐显之实迹,今断自所知东林公为始,因略就简,以序次列,子盍为我序之?”。从诸让、冒瑺、冒政的叙述中,我们看到,冒氏原先没有姓,“冒”是“受来之姓”;怕受到迫害,所以不考祖先的来源,不详说受姓的原因,冒氏的族源从略;“始祖的父亲叫‘德新’,只能‘兼祭’。”在明初需要“受姓”的是蒙古遗民,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到,冒氏始祖的父亲德新是蒙古人,他没有汉姓,所以不能进冒氏家庙,是冒氏的“种族始祖”。但是冒氏为什么害怕受到迫害?为什么对姓源就“不究所以来?”有什么“隐显实迹”?什么情节“从略”了?德新恐怕不是一个普通蒙古人吧?当时普通蒙古遗民改汉姓是公开的、正常的,不会受到迫害的。但诸让、冒瑺、冒政三人在明初,三十多年断断续续、吞吞吐吐,小心翼翼的叙述,令人感到冒氏祖先身世有重大隐情,充满神秘色彩,留下广阔的考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