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福地广东南海县南扶镇村之邝氏传人,流传“邝从方来,方从雷来,雷方邝源同一脉”之说法,但其宗谱记载却自相矛盾,无法圆自其说。且将雷方邝离奇的一祖三源公之于世,与世人共同探讨。一、雷方邝离奇的“一祖三源”与探索。源流一:谆公,邝愈平长子一元公传人撰写的《河源邝氏重修族谱序》中记载(原文):吾族邝氏为广成子之裔,至晋建武时以殊功赐姓邝。探索:1、肯定了“邝从广来”否定了“邝从方来”之说。2、始祖是谁,是谁建殊功受皇恩赐姓邝。见物不见人,成了无根之本,无源之水。3、“邝由广来”也并非讹传,南海南扶镇村邝氏始祖邝伯英是邝氏开基始祖邝丞四传。邝丞易邝就经历了“由黄易广”又由“广易邝”的过程,广东河源邝氏传人,传丢了“由黄易广”这前半节,只接传了后半节“由广易邝”,由于“广易邝”落地无根,于是又误攀广成子为祖,滥造“以殊功赐姓邝”,又将易姓朝代从唐朝推至晋朝,误导了一篇穿越时空的“邝氏源流”。“ 邝由广来”在广东的揭阳、江西的寻邬邝氏中一直误传至今。源流二:谆公,邝愈平次子一声公传人“邝氏源流”。(资料源于新会邝守恒撰《邝氏族史精粹》(原文):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155世孙、讳谆,字愈平,时任临安京城大尹,因长女淑丽,受宋孝宗册立皇妃,愈平贵为皇戚,赐地宣城,封为爵,御赐姓邝。愈平公受赐姓邝,本为邝氏的始祖,但愈平公念其本,奉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太始祖,此乃孝义之举也。三七公即奉为太始祖,由方易邝。三七公的儿子,愈平公的兄弟,都同时易方为邝。探索:1、邝愈平因长女册立皇妃而荣,受皇帝赐姓邝。那么皇帝为什么不赐名门望族之姓氏。而偏偏赐唐朝初初启、宋朝刚有声色的眇小氏族“邝氏”?这是贬还是褒,是辱还是荣?于道于理不符。2、自古以来,子随父姓,而邝愈平自己易姓,还“奉”父亲也随自己易姓,本末倒置此当不孝!又“愈平公的兄弟都同时易方为邝”。然邝愈平封为始祖,三位兄长:谚、让、诚,只能压居为二世祖了(众所周知,任何氏族开基始祖只有一位),有悖论理,此当不义!不孝不义,何谈“孝义之举”?3、历史事实证明,邝愈平的父亲三七公邝询在邝愈平赐姓邝之前,本来就姓邝。《宋史》卷二十五载:“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庚戌朔……任子,内侍邝询报金兵至,帝披甲驰幸镇江府。”邝询于公元1129年姓名是“邝询”,不是“方询”,又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二十五日,宋高宗赵构的一道诏书中这样写道:“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寄资武 义大夫邝询为久病……。”诏书中写的是“邝询”不是“方询”,然而邝愈平以长女册立皇妃,受封为爵,御赐姓邝,是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真坑爹!坑得邝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子本来姓邝,儿子生来姓邝,孙女册立皇妃,皇帝又赐吾儿姓邝。”这究竟是皇帝疯了还是一声公传人中著此篇“邝氏源流”之“奇才”是精神狂人。还是让世人定论吧。由上述历史依据断定:一声公房所编著的“邝氏源流”纯属瞎编滥造的欺世之作。源流三:谆公邝愈平长子一元公传人著《揭阳邝氏族谱》中第一章《追本溯源》文中载(原文):廷英公之十世孙方四十九,行四九,称四九公,乃邝氏之太始祖,也是方氏157世,因公以孙贵,追赠为朝义公。方四十九,世居安徽省卢江县延蔓村,妣张氏,生三子,长:奎;次:翔;三:朝。因北宗末年,爆发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宋徽宗利用梁山宋江打方腊。在公元1120年,方腊农民起义失败,宋皇朝清除方腊同党,方四十九公怕受株连,命子能走的走远,不能走的改姓,故方四十九公长子:讳奎,字祯,号以平,行三七,称三七公,在公元1121年易方为邝。又在《溯源同宗缘起》一文中载。(原文):廷英公官于卢州籍,卢江县延蔓乡,至其十传四十九公号朝仪,生三子,在宋徽宗宣和二年冬(公元1121年)有睦州清溪县民方腊起义时,疑四十九公与方腊同谋之嫌,恐有灭家之祸,命诸子改姓远徙,可保后云。是四十九公长子方以平迁河南杞县雍丘,易方为邝名询。探索:1、四九公有子三,唯独方以平易方为邝,其余二子去向却没有交待。2、有很多历史攸久的氏族不为易姓对象,却偏钟情于当时还是族员稀少的氏族——邝氏,为所易姓氏。以上南扶镇村邝氏传人的三种不同版本的“邝氏源流”有两个共同误点:其一:不论是“广易邝”还是愈平的“方易邝”都是皇帝“赐姓邝”,不难看出编文之人为了给祖宗脸上涂脂抹粉,胡编族史,不惜误导后人。其二:不论是“广易邝”还是“方易邝”,他们都机械地编写始祖徙居去同一个地方——安微卢江县延蔓村。然后易姓。这是因为自古至今流传“邝氏的发祥地”是卢江,却不知道,此“卢江”非彼“卢江”。依样画葫芦。错将葫芦画成了瓢。
三七公邝询“截流”,“雷方邝”纯属虚构
[词语]:内侍[拼音]:nèi shì[释义]:1、在皇帝宫廷侍奉,供使唤。2、在宫中供使唤的人;3、官名,随置内侍省,所掌皆宫廷的内部事物。虽亦参用士人,主要为宦官之职。唐沿用不改,全部以太监充当。宋代设入内内侍省,称前后省,前者为亲幸。在宫内执役的隶属入内内侍省,在殿中执役的隶属内侍省,其官有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诸名。[词语]:太监[拼音]:tài jiān[释义]:唐代设专门的宦官机构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太监,明代宦官组织庞大,领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等,清代沿置,太监成为对宦官的通称。上述史载三七公邝询年方26岁就升到了皇帝身边的“内侍”,年届59岁时已任“入内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寄资武义大夫”之职。内侍便是太监。从一个普通太监升到皇帝信任的身边太监,需要多少年头,是可想而知的。太监是有先人,而无后继。“雷方邝”始祖是太监“雷方邝”也就是虚构的了!虚构的就该烟消云散,不能让他困惑一代又一代南海南扶邝氏传人。要面对真实的历史,寻回正确的本族根本。
湖南临武:邝鸿茂 编著2012年8月21日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