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费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费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寻根絮语 第 21 楼

孙字辈的一问使我想起了十岁前住在吴江县城里时的事。那时候,我们晚上出门,还没有手电筒,总得提个灯笼。灯笼两面贴着两行红字,一行是“江夏费”三个字,另一行是什么堂,堂名我已记不得。我也问过妈妈,江夏是什么意思。她回答我说,这是你这家费姓的郡名,就是你这家姓费的祖先曾是江夏的望族。我追问江夏在什么地方,远不远。妈妈也不清楚,没有答复我。

作者:122.94.219.* (2009/4/5 19:29:15)   回复此贴
  回复:寻根絮语 第 22 楼

后来我看到了老家收藏的家谱,手抄本。这本家谱早已遗失,但是因为我那时正在看《三国演义》,所以家谱上费<SPS=1285>这个名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还记得。这是说我的祖先中有这个受诸葛亮表扬过的人物。其实哪一家的家谱都要找几个历史上的名人作祖宗装装门面,是否真有血统关系就难说了。这次要写这篇寻根絮语,我特地在《辞海》里查了费<SPS=1285>究竟是那里人。结果发现这位历史人物果真是江夏<SPS=0986>县(今河南信阳东北)人。当然这并不能证明费<SPS=1285>是我的祖先,很可能我的祖辈中有人为了要高攀这个名人,所以用江夏作为郡名。

作者:122.94.219.* (2009/4/5 19:31:41)   回复此贴
  回复:寻根絮语 第 23 楼

为了查明费<SPS=1285>的籍贯,我原有的《古今人名辞典》早已在“破四旧”中被抄走了。所以还只能请教《辞海》。查到了费<SPS=1285>,同时也查到了不少其他费姓人名。这一系列人名中把外国人的译名抛开,我一数共有十名是中国人。我想如果把他们的年代、籍贯排列一下,也许可以看到一些费姓迁移的路线。当然这是不够科学的,因为选样太少了,但也不妨试试。

作者:122.94.219.* (2009/4/5 19:32:16)   回复此贴
  回复:寻根絮语 第 24 楼

这十个人名按时代安排如下:1.费直,学者,东莱人(今山东掖县)。2—3.费长房a.东汉方士,汝南人(今河南上蔡西南),b.隋佛教学者,成都人。4.费<SPS=1285>(?——二五三),三国,江夏<SPS=0986>县人(今河南信阳东北)。5.费<SPS=1081>(五○二——五六七),南朝梁,江夏人(湖北武昌)。6.费信(一三八八—?),明航海家,苏州昆山人。7.费密(一六二三——一六九九),明清之际学者,新繁人(四川)。8.费扬古(一六四五——一七○一),清将军,满洲正白旗人。9.费丹旭(一八○一——一八九○),清画家,浙江乌程人(今湖州)。10.费穆(一九○六——一九五一),电影导演,江苏苏州人。

作者:122.94.219.* (2009/4/5 19:34:58)   回复此贴
  回复:寻根絮语 第 25 楼

也可以说是巧合,按这张名单所列这十名历史人物的出生地,除其中一个是满族,按年代安排恰是从山东到河南、湖北,一支去四川,一支去江浙。有两个是江夏人,可是按《辞海》说一是在今河南,一是在今湖北。如果允许我凭主观推想一下:原在山东南部“费地”的东夷人,从周初在奄地的基础上成立了鲁国,受到了姬姓的统治。而且鲁侯对异族的居民采取了强制移风易俗的政策,一些不愿顺从的土著居民向南迁移是可以理解的。从鲁到楚原有道路相通。战国初年的墨翟据说曾经用了“十天十夜”从鲁步行到楚,即从山东走到湖北。这条路必须穿过今河南省境。从山东南下的费姓中有些在河南南部和湖北中部的江夏地方停留下来,当属可能之事。如果上述的费姓迁移路线,结合了我家灯笼上的郡名,我作出这样的推想,至少不能说全属想入非非。

作者:122.94.219.* (2009/4/5 19:35:3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0 每页5条 当前5/6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费氏论坛  执行时间:2,870.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费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