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齐心协力 办好会刊 ----在上海召开的纪念《管理探索》杂志出版二十周年大会上的书面发言 昝福祥 (2008年9月12日) 在这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管理探索》杂志,越办越好,所以我们能在这里成功的举办《管理探索》杂志出版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我作为管理分会的名誉理事长,对编委会和社务委员会的卓有成效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这期《管理探索》杂志创刊20周年特刊中,发表了我写的“立志欲坚 成功在久》——祝贺《管理探索》杂志出版二十周年”的文章,详细的阐述了《管理探索》杂志从诞生时起,沿着改革开放和加强行业、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道路不断探索,取得的辉煌业绩和不平凡的历程。下面,我仅就“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办好会刊”谈几点建议。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管理探索》杂志是我们“管理学会”的会刊。这个杂志名副其实。它体现了专业性,那就是“管理”,它体现了学术性,那就是“探索”。 什么是“管理”?我是1960年上大学的,学的就是管理工程专业。工作了几十年,没离开管理这个范畴,但对管理下个“定义”还真不容易。管理,看起来本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当管理学家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定义时,却各持己见,众说纷纭。大学老师讲管理学最挠头的也是讲管理概念,旁征博引一气各家的管理概念,最后学生们也不知道那个管理概念准确。我们是为“仪器仪表行业企业服务的”,我们就可以把管理理解为:“管理就是对系统(对人能干预的人、物、事等组成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行为。” 也可以说:“管理就是领导,就是决策,就是协调,就是效率,就是对人、对信息、对事务的管理等等”。这就决定了管理是一种文化活动,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技术,一种生产力等等。为此,就必须“研究”“探索”,把这一独特的文化活动开展好,提高它的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水平,使其成为重要的生产力。 但是,管理不是领导者的专利,人人都是管理者;管理也不仅仅局限于营利机构,非营利机构和社会组织同样也需要管理。《管理探索》杂志,就是为不同背景的读者奉献的一本非凡的管理专刊,新手们可能会从中发现原来管理并不神秘,有所学,有所悟;富有经验的管理者能从中找到有用信息和智慧,逐步从优秀迈向成功和卓越。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像海洋一样宽广,平面媒体,出早报、午报、晚报仍然满足不了读着对信息的可求,而我们的《管理探索》三个月才出一本。怎么办?那就是必须办出特色。辉煌在于创新,希望更在于创新。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也是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我认为,应将《管理探索》杂志,办成我们管理学会的产业。每一本杂志都是我们的产品。是产品它也必须有市场,就必须参与竞争。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新。 怎么创新?我认为:会刊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靠刊物的质量、服务来赢得业内人士的欢迎。会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有一些特定的读者群体。《管理探索》杂志的特点,它应当是“陈年老窖”,而不是一杯“凉白开”。社务委员会应该发挥杂志社“董事会”的作用,编委会应是它的执行机构,相当于“经理层”。我建议: 一、刊载的内容要创新。 要刊载国内外行业、企业发展的情况和典型经验。这方面的内容是“陈年老窖”,也会常饮常香,余韵绵长。当然,会刊无论办刊方针、栏目设置、刊物质量如何,其传统的功能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行业信息、市场动态、企业的管理模式、设计理念、工程展示等等。最好每期都有着不同的重点内容。这样,《管理探索》就不是翻一遍就扔的滥刊物,而是一部值得摆在书架上的“收藏品”。 二、刊物的作用要创新 通过会刊,架起业内企业交流的桥梁。学会不是行政机关。会刊不能发出工作指令。但会刊有汇集、记载信息的作用。是学会、会员单位、政府、各行业、业主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企业风采、树立企业形象的舞台。会刊要与企业报刊免费互相派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会刊是学会的形象,要成为宣传政策法规的窗口;刊登学术论文的平台;介绍优秀企业、精品工程,传递各类信息的交流窗口。真正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读者群体,要大力向仪器仪表的用户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