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詹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詹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詹姓宗族文化 已阅:7137 / 回复:21(楼主)

詹姓宗族文化的特性

〈一〉具有摄入性、兼容性和独创性的文化

詹姓宗族文化来自古代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文化,现代詹姓宗族文化又是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台海文化等等的结合。具有它的鲜明特点。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6:50:21)   回复此贴
  回复:詹姓宗族文化 第 1 楼

1. 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发展成为詹姓宗族文化的主干。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五十万年前,中原就有人类居住。八千年前,中原人已过农耕定居生活。中国最初的两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和商朝都是在中原建立的。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经历了三十多个王朝,其中在中原建都的就有二十个。在中原地区,保留到今天的文化遗物特别多。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千处,古城遗址一百五十余处。历史文化名城,有洛阳、开封、南阳、商丘、郑州、浚县七座。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代、北宋等朝的帝王陵寝绝大多数皆在中原。还有许多著名寺院、祠庙、宫观和大量碑刻。在中国地域文化中,中原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产生过许多文化名人和文化成果,如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诗人杜甫、文学家韩愈、画家吴道子、乐律学家朱载堉等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流人物。先秦诸子大多是中原人,或长期在中原生活。八卦学说、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产生于中原。《老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南史》、《北史》、《旧五代史》、《新唐书》列传部分、《说文解字》等都是中原人的著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核心,长期起着骨干作用,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有强大的吸收力和融合力,又有强大的传播力和辐射作用,对中国东北、西南、江南、岭南、闽台、西北等地和邻近国家,都有巨大影响。中原文化既是一种创造性的基础文化,又是一种具有延续性和兼容性的文化。

早在东周时期,詹姓子孙就在中原地域生活繁衍,与中原文化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为中原文化的构建、承传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詹姓子孙又因为扎根于中原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反映在他们身上的民俗、习惯等,都留下中原文化的烙印。詹姓南迁后,带来了中原文化,并且在南方播散传承。固始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詹敦仁家族就是传播中原文化、固始文化的先进楷模。他们的农耕思想、诗书传家思想、丹心报国思想,仍是值得当今人们学习和发扬的。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6:50:45)   回复此贴
  回复:詹姓宗族文化 第 2 楼

2. 为江南徽州文化的创建和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徽州文化形成对中原文化予包容和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不计其数。

詹姓是南迁定居徽州的望族之一,是徽州各学派的骨干,以理学、医学、书画、制墨、印刷、经商、工程、宗法最为显著,是徽州文化的耕耘创造者,也是继承和发展者。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6:51:10)   回复此贴
  回复:詹姓宗族文化 第 3 楼

3.吸取和兼容部分客家文化。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为汉民族在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在客家人中也不乏詹姓子孙。詹姓也吸进了客家文化。

“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汉语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意。《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相传在四世纪初(西晋末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迁渡江,至九世纪末(唐朝末年)和十三世纪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汉人南迁粤、闽、湖、赣、川,即现在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以及海外。为了与当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自己是“客户”,是“客家”,是“客家人”。

   由客家而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历史表明,客家人的迁徙,大多是由人口稠密、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向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偏远荒蛮地区而转移的。这些来自中原汉族的客家先民们,在辛勤耕耘创立新的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畲、黎、瑶等族)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文化有几方面的特色: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6:51:39)   回复此贴
  回复:詹姓宗族文化 第 4 楼

(1)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在迁移和开发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靠着“崇正”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园。以台湾客家新移民为例,他们一方面依赖与弘扬客家原乡文化,如“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顽强地沿用方言乡音;并按原乡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组织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乡的形式。另一方面恪守中华文化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荷兰、法国、日本侵犯台湾时,他们坚持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保种的旗帜,与入侵者展开拼死抗争,涌现了刘永福、邱逢甲、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客家人增了光,为中华民族添了彩!现在,许多创业有成的客籍华侨,在总结自己何以成功时,也觉得是得益于客家崇正精神。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接受和发扬客家崇正精神,他们一次次携儿带孙回到大陆原乡祖籍地乃至中原发祥地寻根认祖,并发起一次次公祭客籍母亲河的活动。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6:52:03)   回复此贴
  回复:詹姓宗族文化 第 5 楼

(2)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惟一办法就是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仕途之路。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跻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家境再困难,即使是讨饭也要供子弟读书。为了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到过客家地区的人一定会发现,在其家族祠堂前立有许多石旗杆,那便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明证。那些石旗杆是族中子弟中举人、中进士的标志,有多少石旗杆,就说明族中有多少人获得了举人、进士之类的功名

作者:122.195.232.* (2009/1/16 16:52:2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1 每页5条 当前1/5页 [1] [2] [3] [4] [5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詹氏论坛  执行时间:70.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詹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