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鲜于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鲜于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关于她的姓氏----鲜于 第 6 楼

三、与夏商周君王特殊关系

1、夏:禹、大禹,颛顼之孙,姓姒氏,号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夏代的开国君主,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今四川北川有大禹出生地遗址,浙江绍兴有大禹陵。

2、商:商汤,东夷旁系商部落,商朝的开国帝王商汤,子姓,名履。其灭夏后,称为武汤。後代建立宋国,孔子即出於此姓?。

3、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王死,武王封箕子于朝鲜,而有鲜氏也。


作者:58.241.194.* (2009/2/11 11:19:21)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她的姓氏----鲜于 第 7 楼

四、鲜姓源出的文字版本
1、出自子姓,为殷商子孙后裔,以地名为氏。西周初,殷纣王的叔父箕子受封于鲜,其后人以鲜为氏。据《风俗通义》、《古今姓氏书辩证》、《姓氏考略》、《中国姓氏辞典》等文献记载,出自殷商子孙后裔,得姓始祖是商朝纣王的叔父名叫胥余。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胥余曾授封于箕(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称为箕子(箕为地名,子为子爵)。后箕子对纣王的荒淫无道经常提出劝谏,纣王不但不听,反而把他监视起来。周武王在伐灭商纣后,建立周朝,箕子的支庶子孙授封鲜地,遂以地名中的鲜字为姓,乃成“鲜氏”。
2、出自复姓鲜于氏所改。复姓鲜于氏,有的简为鲜氏。据《姓氏考略》、《中国姓氏辞典》等文献记载,朝鲜的鲜氏子孙中有鲜氏支庶子孙名仲,称为鲜仲,其采食地在于(地名)。其子孙遂将鲜和于两字合成为鲜于为姓氏,成为“鲜于氏”。鲜于氏的后裔也有为去繁为简,改为鲜氏的。如宋代四川省有鲜龙,原来姓名是鲜于龙。可见,鲜氏和鲜于氏是同根同宗的一家子。

作者:58.241.194.* (2009/2/11 11:20:07)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她的姓氏----鲜于 第 8 楼

五、得姓始祖胥余(箕子)的历史传奇

1、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一个叫箕子的贵族封到朝鲜去做那儿的首领,遂以地名中的鲜字为姓,遂成鲜氏。而箕子在朝鲜时,又将自己的后代中一个叫鲜仲的封到“于”这个地方去,仲的后代就取朝鲜的鲜字加上封地的于字,合起来成鲜于,以作为姓。鲜于的先祖箕子,原来是商纣王的叔父,因纣王暴虐无道,箕子多次劝阻,激怒了纣王,于是箕子就装作发狂,逃过了死难。周武王得天下后,觉得箕子是位贤良,对他很尊重,但箕子不肯称周武王为王。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商朝的王族,周武王不该夺去商朝的天下。尽管这样,周武王还是封他为官。  

2、商纣王有个叔叔被封在箕(在山西太谷县东),称为箕子。纣王即位不久,箕子见他开始使用象牙筷子,就叹息道:"用了象牙筷,就要用玉杯来配,然后就会追求其他的珍奇物品,这就是奢华享乐的开端呀!国君一讲究享乐,国家怎么能搞得好呢!"后来,见纣王果然越来越荒淫残暴,箕子便多次进谏,纣王听得不耐烦,干脆把他关起来了。周武王灭商以后,放出箕子,并向他请教如何才能得到商民的拥护,箕子认为应当施行仁政,用安抚的手段来争取民心。武王要封箕子为官,但是箕子不愿做周的臣子,就出走到辽东,建立了朝鲜国。箕子的子孙中有个叫仲的,有封地在于,他将国名"鲜"字和封邑名"于"字合成"鲜于"二字为姓,称鲜于氏。后鲜于氏的后裔也有为去繁为简,改为鲜氏的。可见,鲜氏和鲜于氏是同根同宗的一家子,鲜姓的得姓始祖是胥余(箕子)。  



作者:58.241.194.* (2009/2/11 11:20:33)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她的姓氏----鲜于 第 9 楼

鲜卑英雄,功德无量

一、源于东北,始于春秋,意即吉祥

建立北魏的鲜卑族和后来建立元朝的蒙古族都属于东胡,两民族的语言有共同的祖源。鲜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蒙古史权威、原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韩儒林先生说:“据近代学者研究,鲜卑为蒙古族。”

鲜卑为满语Sabi,意即吉祥的译音,原为此部落酋长,后以其名为族称。《史记·匈奴传·索隐》引张晏言指出:“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郭落”为兽之义,“鲜卑”意为瑞祥或神,合之为瑞兽或神兽。

知春秋战国时,东胡已有鲜卑之名,东汉以前复以鲜卑名山或名族。“鲜卑”作为一个部落集团的名称,约始见于东汉。东胡人以鹿等瑞兽状铸镂带钩上,即所谓“鲜卑郭落带”,译言瑞兽带或神兽带。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卑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灭东胡,乌桓、鲜卑并受匈奴役属。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元狩四年,霍去病两次击败匈奴左贤王,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塞外,原分布在鲜卑山的鲜卑劣随之南迁至乌桓人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而分布在大鲜卑山(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拓跋部远祖不久也南迁至大泽(呼伦贝尔草原)。东汉初,乌桓由郡塞外内迁,鲜卑也随之自饶乐水一带南迁至郡塞外。

鲜卑一名,有学者认为鲜卑即“犀毗”,亦称“师比“,指胡人的带钩而言。此带钩初出自东胡,战国时传入赵国等。另有学者认为此带钩名与作为民族实体的鲜卑不能混为一谈。另外,有的学者还认为鲜卑族称系由其部落酋长之名转化而来。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与民族史研究,认为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鲜卑部落集团在春秋时期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鲜卑”作为族名最早出现于秦朝,春秋及春秋以前的族名是“山戎”,战国时期的族名是“东胡”,语言与乌恒相同,属东胡语(古蒙古语)的分支。

另外强调一点,鲜卑是蒙古人种,后来所说的鲜卑人“褐发白肤、高鼻深目”的外表特征,这是把鲜卑本族和被鲜卑征服的游牧民族搞混淆了,这种外表特征是其他被鲜卑征服的有中亚血统的游牧民族的,鲜卑本族的外表特征就是典型的蒙古人种。


作者:58.241.194.* (2009/2/11 11:21:05)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她的姓氏----鲜于 第 10 楼

二、英雄称霸,统一中华,入主中原  

东汉和帝永元三年(5),北匈奴被汉朝与乌孙、丁零、乌桓、鲜卑等族击败被迫西迁,于是鲜卑大规模成扇形南迁与西迁,进至匈奴故地,留居故地的匈奴余众男余万落,亦自号鲜卑。当汉桓帝在位时,鲜卑首领檀石槐建庭于高柳北弹汗山组成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任用汉人,制定法律,由汉地输入铁器,促进了鲜卑社会的发展。以其军事力量,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北拒丁零,南扰汉边。檀石槐死后,诸部联合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稍能号令各拥所部,附属汉魏。  

鲜卑南迁与西迁后,复与匈奴、丁零、乌桓、汉族等混血而形成许多新的部族。晋与十六国时期,鲜卑中的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乞伏氏和拓跋氏(秃发氏发展于甘青间,与拓跋同源,同音异译),都曾与汉人及其他民族中的统治阶级结成雄据一方的政治势力,而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十六国之中是不算西燕的。因为从白痴慕容冲称帝到被慕容垂老大灭亡只有九年,实在太短。大燕皇室正统是前燕→后燕→南燕,而且西燕就只是一支乌合之众的土匪军队,慕容家族从来就把西燕一系视为叛逆。),乞伏氏曾建立西秦,秃发氏曾建立南凉等割据政权。拓跋氏先建立代国,后终于统一北部中国,成为南北朝时强大的北魏王朝,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鲜卑化的汉人高氏,与鲜卑宇文氏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另有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浑,自辽西迁至陇上,在羌人地区形成吐谷浑部,鲜卑贵族居统治地位,而被统治者为羌人(见羌)诸部,直到唐代初叶才被吐蕃所灭。


作者:58.241.194.* (2009/2/11 11:21:5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9 每页5条 当前2/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鲜于氏论坛  执行时间:144.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鲜于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