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的历史渊源: 侯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二位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百分之零点二 01,寻根溯源 (0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及《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春秋时晋国国君哀侯和侯的子孙以先人受封爵位“侯”为氏; (02)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 (03)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及《姓氏急就篇》等资料所载,禹(夏后氏部落首领,姓姒)的后裔被封于侯(故城在今陕西泾阳境),子孙有以邑为氏者; (04)据《姓角》所载,春秋时,郑国共叔段之子共仲被庄公赐姓侯; (05)改姓或其他。据《魏书·官氏志》、《路史》等资料所载,鲜卑族古口引氏、渴侯氏、古引氏、侯奴氏、俟伏侯氏汉化改姓侯;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世居库斛真水部落的侯莫陈氏随魏文帝迁洛后,后裔有简化为单字侯姓者;傈僳族以猴为原始图腾姓氏,汉姓为侯;瑶、彝、苗等族有侯姓者; 02,得姓始祖 晋侯。周初,晋国是唐叔虞的封国。传到晋哀侯时,哀侯发兵攻打诸侯国陉廷,第二年陉廷联合另一个诸侯国曲沃讨伐晋国,双方交战于汾水之滨,结果,晋哀侯成了俘虏,曲沃武公还派韩万杀了晋哀侯。晋哀侯之弟晋侯。成了晋国的国君,在位二十八年,最终也被武公所杀。其子孙后代纷纷逃离晋国,并以祖上受封爵位的“侯”字为氏,称侯姓,并尊晋侯,为得姓始祖; 03,繁衍播迁 侯姓的最早发源地为山西境内,其早期的活动地点主要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秦、汉之际,侯姓以河北中部、西部一带繁衍最盛,主要分布于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北方省份。汉末,有北地(今宁夏吴忠西南)太守侯恕举家迁于北地三水(今陕西旬邑),并发展为当地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侯姓北迁内蒙、辽宁等省,南迁贵州、四川、广东等省。由北魏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改姓后裔在河南发展成为一大望族,治郡为河南郡。河南密县人侯霸后裔于南朝陈时徙丹徒(今属江苏),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治郡为丹徒郡。唐朝时,侯姓始入福建。据载,唐太和年间有闽县(今属福建)人侯固,以进士登第,官任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宋明时期,侯姓又播迁至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上海、广西、浙江、北京等地,可以说是遍布全国了。清代有福建、广东一带侯姓入居台湾,进而徙居海外者。今日侯姓五湖四海皆有其足迹,尤以湖南、安徽、河北、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侯姓约占全国汉族侯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 郡望堂号 侯姓郡望主要有三个: (01)上谷郡,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02)丹徒郡,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 (03)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堂号:“上谷”、“却币”、“救赵”等; 宗族特征 (01)侯姓始得姓于爵位,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激励着侯姓后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02)侯姓名人辈出,有安邦治国之能臣,如侯峒曾等;有流芳百世之才子佳人,如侯方域、侯芝等; (03)侯姓字行有序,寓意深长。如清代侯捷生所撰《侯氏家谱》中有安徽侯姓一支字行为:“承训继先泽,齐家宜正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