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对于詹姓有着特殊的渊源、历史地位和作用。詹姓南迁,早有詹康邦、詹成邦子孙于西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始迁福建。詵公当了侯官縣令。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入闽。唐宋时又有詹姓南移入闽。构成福建詹姓大家族主要有四大支系后裔:大公(黄隐公)后裔、子豪公后裔、道公后裔、大德公后裔和晟公后裔。到了明朝,福建詹姓日益庞大,为福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为詹姓的聚散地和发祥地之一。
詹姓子孙在福建分布极广,东西南北中皆有,龙岩、永定、漳州、安溪、泉州、仙游、莆田、三明、尤溪、沙县、闽清、宁德、武夷、浦城等地为最。明末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风潮,从福建迁往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等省的詹氏为数不少。也有一部分迁向台湾,是台湾詹姓主要发散地之一。有些官调、军调落籍他省。
漳州詹姓始于唐初。唐总章三年(公元670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五十八族军校开辟漳州郡(见《漳州志》)。其中有詹英、詹次。因而漳州有詹氏。其子孙在此繁衍。后来,一部分向闽西、闽南扩播,一部分向外省迁徙。也有从他地迁入的詹姓人。
詹缵这一支,除了延伸于闽南各处外,渡海入台的也成了主流。佛耳山詹氏的祖根就在安溪祥华乡。军调而落籍外省的也很多。詹士贤是莆田人,曾任镇南关将军,清顺治三年入琼,落籍海南文昌县,发展成为大族。
詹氏的美德事典很多,兹举民间留传的两则感人故事。
其一是“一块大石头的故事”:敦仁公第十八世孙开州公,曾奉旨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妻子林氏随夫前往。由于云南天热,茶余饭后,林氏都要在一棵大榕树下的石头上纳凉。开公去世后,其子廷公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不久擢为云南府尹。林氏随子再到云南,住于原处,又常纳凉于此石。岂料事有凑巧,其子升迁,其孙源公继承父志,中进士,又官居云南,再住原处,林氏随往。林氏三进云南,感慨万端,对这块石头更滋生了难舍之情,已恋上了这块石头。她一到官府顾不上休息,立刻跑去抚摸那块石头,说:“我又回来与你做伴了。”此后,每当夜晚来临之际,不管刮风下雨,她都要到那石块前走走坐坐,方回房入寝,与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爷孙三代在云南为官时,清正廉明,为民所敬颂。源公离任时,民众皆备好礼物相赠,但源公一一拒收。林氏见他们长跪不起,好意难却,于是说道:“既然众乡亲一定要送礼,能否以我经常纳凉之石相赠?”大家异口同声答应,即派数十乡勇将该石运到安溪,以示情意。
其二是“为啄木鸟即诗一首 ”的故事:诗的作者是詹咫亭。咫亭,号仰庇(公元1543-1605年)。他为官清正,除奸诛佞,皇上恩爱有加。万历年间,山东水患后又逢虫灾,而有些官员仍不顾灾情,照样歌舞升平。此时,他奉旨赈灾,并暗查地方腐败。
一天晚上,他带着随从到郊外漫步,忽见林中有一只啄木鸟专注地在逆风中对着树皮啄害虫。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份与啄木鸟何其相似。由于触景生情,他因此即诗一首“此禽不与众禽同,头戴珠冠一点红。口似铁钉钉定铁,爪如铜串串钻铜。朝飞南波去烟外,暮宿西山雨露中。矢志非为求食计,却除天下咀心虫。”从此诗可看出他的刚正和铮铮铁骨。
宁德詹族是詹姓入闽较早的一支,且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没有宁德县先有眉屿詹”。早在唐朔朝年间,迪公官授闽侯县丞,落籍于官侯县友悌乡惠化里。其子迁宁西(现宁德)可圹。后代渊公(字守静号发源)于宋咸平三年迁眉屿。据说,渊公善性捕猎,一日在莒丫之南捕到一只画眉鸟,公将它埋在该地。次年再到该处,发现此鸟没有腐烂,依然如生。则知其地风水奇胜,于是公就在该地落脚定居,并取画眉鸟之意,定村名为眉屿。公之后世子孙播衍福鼎、福安、周宁、霞浦、尤溪一带。散迁外地外省的也不少。已传三十五世。
武夷山(含浦城、建阳、松溪、建瓯等县)在福建也是最早有詹氏的地域,宋元时人才济济,家族兴旺,向省内省外播衍。明朝大名鼎鼎的兵部尚书詹荣,其先祖就是从建阳迁尤溪的,后军调到了山海卫。子孙在北方传播。
“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嘉靖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寇入犯,与尚文破之弥陀山,斩一部长。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当荣之抚大同也,万达为总督,尚文为总兵。三人皆有才略,寇数入不能得志。自后代者不能任,寇无岁不入躏边,人益思荣等。明年,俺答薄京师,万达、荣皆已去。论者谓二人在,寇未必至此。万历中,荣孙延为顺天通判,上书讼荣功。赠工部尚书,予恤如制。”
永定出了一位名将詹天颜。按《永定县志》载,天颜,号僯伍。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恩贡,初授四川龙安府石泉县知县。庚辰举边才,晋陕西庆阳府同知兼理府事,时献贼破蜀郡,天颜多布方略,龙安以全事闻特恩加级署府道事,遂升松潘道安绵道,官终四川巡抚佥都御史。(《明史》卷二七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