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同,婺源县虹关村人,明朝官吏部尚书。一家三代皆为尚书(詹同父詹应岳,因同公之德被嘉赠吏部尚书;子詹徽为吏部尚书),家族人才荟萃,名彪史册。《明史·列传第二十四》纪载了詹同的事典,摘抄如下: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幼颖异,学士虞集见之曰:“才子也。”以其弟槃女妻之。至正中,举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遇乱,家黄州,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渊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会议袷禘礼,同议当,遂用之。
洪武洪武元年,与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循行天下,访求贤才。还,进翰林直学士,迁侍读学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帝尝与侍臣言:声色之害甚于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同因举成汤不迩声色,垂裕后昆以对。其因事纳忠如此。
四年进吏部尚书。六年兼学士承旨,与学士乐韶凤定释奠先师乐章。又以渡江以来,征讨平定之迹,礼乐治道之详,虽有纪载,尚未成书,请编《日历》。帝从之,命同与宋濂为总裁官,吴伯宗等为纂修官。七年五月书成,自起兵临濠至洪武六年,共一百卷。同等又言:《日历》秘天府,人不得见。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帝从之。乃分四十类,凡五卷,名曰《皇明宝训》。嗣后凡有政迹,史官日记录之,随类增入焉。是年赐敕致仕,语极褒美。未行,帝复命与濂议大祀分献礼。久之,起承旨,卒。
詹同工于诗文,有《詹同诗选》存世。有一个记述詹同为明时女子足球赋诗的趣事。
他的《天衢啸集》诗云:“彭家女儿十六七,蹴鞠场中称第一。只今年已二十余,一十六解当君呈,满身衮龙尤精极。折旋左右疾复缓,金莲步步皆奇玩。得非瑶环连不开,无乃鸾胶续难断。落花流水去复回,观者如山总惊叹。”女足高手年逾二十,进入婚嫁的社会年龄,未退役仍驰骋球场上。她的球技,左盘右带,控球运球,球像粘在身上。急停折返,突然爆发,球艺技惊四座,她还是小脚“金莲”。
詹同辑《皇明宝训》极具研究价值。史纪: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五月,翰林学士詹同、侍讲宋濂等编成《大明日历》。因《日历》秘藏内府,人不得见,詹同等复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明太祖朱元璋乃复命辑《皇明宝训》,使“历代宝之,用为大训”。书成,凡五卷四十类。第一卷包括敬天、孝思、勤民、仁恻、恩泽、却贡献、励忠节、敬鬼神、斥异端、练兵、育人材十一类;第二卷包括教太子诸王、正家道、保全功臣、礼臣下、谦德、警戒、务实、节俭、戒奢侈、议礼、定律、守法、恤刑十三类;第三卷包括评古、礼前代、求贤、任官、尊儒术、定都、论治道、求谏、纳谏、谋略、祥异十一类;第四卷为谕群臣;第五卷包括谕将士、招谕、怀远人、制蛮夷四类。各类记述以时间先后为序。此后,史官每日分类记录“圣政”,以为备用。
詹徽,詹同之子,字资善,洪武十五年举秀才。官至太子少保兼吏部尚书。有才智,刚决不可犯。勤于治事,为帝所奖任。然性险刻。李善长之死,徽有力焉。蓝玉下狱,语连徽及子尚宝丞绂,并坐诛。
詹希原,詹同从孙,为中书舍人,善大书。宫殿城门题额,往往皆希原笔。
《沮江擢歌十八首》之七:“蚕市家家板屋连,缫车低就树阴圆,新丝留与河溶客,不织罗衣换木棉。”
在《保安驿丞张焕死事》诗中,用“官卑未有如驿吏”形容驿吏社会地位的低下。(明代无名氏《鸣凤记·林公理冤》曾描写驿吏的日常生活云:“驿宰风骚,乌纱叶叶嚣。趋迎当道,走得腿无毛。”)
詹应甲览关羽遇难处回马坡时有诗:“虎斗龙争日,风云特地收。三分鼎折足,千里马回头。汗血山花染,蹄霜石藓浮。 江东群鼠伏,何敢望骅骝!”
詹景凤(约1537-1602年),字东图,号白岳山人、中岳山人、天隐生、天隐子、大龙客,安徽休宁流塘村人。隆庆元年(1567年)举人,由南丰教谕入为吏部司务。
景凤工于书法,学王羲之父子。用笔不凡,端庄可敬,善草书,变化百出,不失古法,论者谓可与祝允明主当代。以其书法入画,写墨竹一竿直上,瘦劲绝伦;山水仿黄公望、倪瓒,萧疏淡远,气韵古逸;亦能画折枝花卉。传世作品有万历二十六年(1598)作《古木竹石图》扇页,著录于《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山水图》扇页,款署“新安詹景凤画”;万历二十五年(1597)作《墨竹图》轴,以行草书自题云:“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之廿五日,予自流塘七十二松中还至北郭,是日早微雨,自予出七十二松归,而忽开霁,亦兴致悠然,偶客有此纸遂为写此行。詹景凤记事”,又题“画竟复系小诗:羡尔有真性,青青长不遗。纵因狂风舞,也似凤来仪。景凤又题。”著有《画苑》、《东图玄览》、《詹氏小辨》并《千字文》等帖。他的书画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詹天宠,婺源人,清代易学家、书画家。性聪慧,通晓阴阳、星纬、术数等书。工书、仿朱熹酷肖。善画,尤善画卉。
另有一支宣城詹族,为文学世家。
詹沂,按《宣城县志》,沂,字浴之。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授新建知县,有惠政,征拜给事中,出任山东副使,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年八十三卒,赠左都御史,赐全祭葬。
有《洁身堂稿》。伯子应鹏有宦业,叔子应凤有文学,以行谊称于乡。
詹应凤,安徽宣城人,明末清初贡生,文学家。应凤以德行著于乡。著有《广教志略》。
他的父亲詹沂,哥哥詹应鹏,明代卷各有传。《宣城县志》载有应凤《过闲云庵》一诗:“久约到招提,春游共仗黎。不辞山北路,来向竹林西。远蚰封残雪,疏篱带浅泥。十年曾过此,回首负幽栖”。
詹应凤的侄于希颢、希诚、希舒、希悯,侄孙宇及其子天挺等,均有文才。
希颢、应鹏子,康熙十一年(1672年)副榜贡生,著有《清寂遗居文集》。
希诚、希舒、希颢,詹应鼎子。应鼎,字玉铉,应凤堂兄弟。希诚等三人合著有《一家言》。
天挺诗《江楼写生》云:“江楼容膝不容尘,秋色初浓眼界新。远树欲无烟接好,夕阳如客雁声频。潮日沙有垂钦篆,石露山为劈斧敲。此景自来谁拾得,谢公吟后更无人”。
《宣城县志》又载,詹同怀、詹作揖,詹作梅、詹退、詹淇澳、詹代、詹圣春等人,都能诗。詹暹著有《存一诗稿》、《文稿》、《向隅草》等。